有一种书,看起来像鸡汤,仔细想想还真就是那么回事。
《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尼尔·帕斯理查,哈佛大学MBA,《生命中最美好的事都是免费的》作者。尼尔在300多项积极心理学研究,以及20多年的幸福创造实践基础上,写成本书。
物欲横流的社会氛围,我们是要随波逐流,还是走出自己的路?追求物欲能够让我们得到幸福吗?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作者有理有据地批判了以物质成功为目标的做法,认为从自己出发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在这一部分,他重点讨论了无欲无求的三个秘诀。
秘诀一:发现幸福真正的顺序
幸福有什么条件?
有的认为幸福的条件是赚他一个亿,有人认为是走上权力巅峰,有人认为是抱得美人归……
这样的看法,都是落入了一个误区:当达成条件X——》获得幸福。作者认为,这就大错特错了。真正的顺序应该是:应该幸福——》达成了X。
《哈佛商业评论》报道,幸福指数高的人,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比不幸福的人分别高出31%和37%,创造力是对方的4倍。
从直觉上也是这样,当我们幸福感爆棚时,心态更加积极,做事效率也更高。就算我们可以质疑这个数据的准确性,曾火爆一时的《哈佛幸福课》里,泰勒本沙哈尔教授也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到,任何外在目标的达成只能让幸福感暂时提升一段时间,很快就回到幸福基线了。
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桑雅·吕波密斯基研究同样发现,外在环境对幸福的影响仅占10%。那么就是,90%是由内在决定的。
幸福并非拥有最好的一切的人,而是把一切都变成最好的人。
秘诀二:从我出发
社会心理学有个老故事。
有位老人很享受每天坐在门口的感觉。可是,在放学时,有群孩子路过他家时总会站在路边奚落他。
老人想出一条妙计,他告诉孩子们,如果明天继续来辱骂他,就能获得1美元。第二天,孩子们如约而至,赚到了1美元。老人说,明天还来,就有25美分。孩子们第二天又来了,赚到了25美分。老人说,明天还来就只有1美分了。
孩子们听完都很气愤,说我们再也不来了。
作者认为,成功有三种,金钱(销售)、名声(社会)和自我。前两者的成功只能让我们追求更高的目标,因为我们欲壑难填,永无止境。此外,人不可能同时获得三种成功。
自我的成功指的是,我们对待成功的心态。我认为就是所作之事带给我们的满足感和价值感。
孩子们为自己的娱乐而来,和为钱而来会导致全然不同的心态。为自己的满足,驱力更大更持久。为钱与名,可能就会像王尔德所说:世上有两种悲剧,求着不得和得偿所愿。
秘诀三:接纳无常
世界总不会按照我们设想的方式运转,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在遇见这些不如意时,我们很容易陷入情绪的波动之中。作者提出,我们不应该被杏仁体所劫持,被动的受情绪控制。
接受世界的本来面目就是无常,阿甘说Shit happens!与此同时,存在主义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有选择。
维克多·弗兰克尔历经纳粹集中营的生死劫,之后他在《活出生命的意义里》说:人始终都是有选择的,在面对不幸的事件时,仍然可以选择自己对待不幸的态度。
简宝玉读书挑战打卡——《重塑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