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是一年中秋节,月圆人圆事事圆。
秋天是美好的,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满怀希望的,中秋的月儿是最圆的,是最令人有无限遐想的。
花好月圆,月明星稀,风花雪月……无数古代诗人不去描写光芒万丈的太阳,而是更多的去写月亮,很可能是因为自身的原因。
古代诗人常免不了一贬再贬,或者为官在外,和家人聚少离多,心中免不了惆怅。
月亮的温柔皎洁,一泻千里,更能勾起他们的思绪,影影约约的月光也是花前月下很浪漫的事。
月亮走啊,我也走;我去跑啊,月也跑。不管我们跑哪里,总感到月亮跟着我们。月亮仿佛是我们形影不离的朋友。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杜牧(唐)
意思是,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宋)
意思是,人有悲喜离合的变迁,月亮有缺有圆的转变。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李白(唐)
意思是,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白居易(唐)
意思是,岸边草、树上的露水像珍珠一样,月亮弯弯好像弓一样……
古人写月亮主要是寄托情思,安慰自己。看着圆圆的月亮变成月牙,知道人间并不是事事美好,苦难挫折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天上的明月就那一个,不管在哪里,大家看到的都是同一个,只要都赏月就仿佛亲人见面似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李白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王昌龄的感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寄相思,愿远方的亲人回家团圆!
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