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始至终,生命中成长与发展的这种合作关系
从未中断。作为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心灵与肉体
相互合作,心灵就像一部汽车,利用肉体所能发掘
的所有潜能,帮助肉体达到高枕无忧的境地。
心灵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预见运动的方向。认识到了这一点,就能理解心灵对肉体的支配就是——为肉体制定动作的目的。如果缺乏目的性,那只能是在每段时间里,无目的地产生的一系列混乱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是毫无意义的。由于心灵的作用是决定动作的目的,因此心灵在生活中具有主导地位。但反过来肉体一样也影响着心灵,因为心灵只能在肉体能力的可能范围内支配肉体,要不然心灵就可以在没有任何辅面的前提下,让肉体飞到月球上去了
比起其他动物,人的活动能力更强,不仅活动的方式更多——这一点可以从人的手部动作的复杂性看出——而且,人还更善于利用活动来改变自己的环境。由此可以得出:在人类的心灵里,预见未来的能力一定是得到了最高级的发展的;而且,人类总是在有目的地奋斗,以改进自己在所处环境下的地位。
在朝向自己的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动作后,人还会有一个囊括所有动作的单一动作。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获取更多、更确定的安全感,这样的安全感就是——我已经克服了生活中出现的困难,而且我还很好地控制住了我所在的环境。这一最终目的必然导致人的所有动作的相互协调,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心灵的发展似乎就是为了这一最终目的而被迫进行的,肉体也是一样,也是在努力成为一个整体。除此之外,肉体还会受到来自先天的目的性的控制,比如皮肤受伤后,人的整个身体都会为了修复这一受伤服务。不过要强调的是,肉体上的发展自己的潜能并非是单独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心灵给予了很大帮助。运动、训练及一般健康学的价值都已得到了证实,这些都是肉体在努力实现自己的
为了安全这个最终目的,心灵就需要将目标具体化,也就是说,弄清楚哪里是“安全”的,朝着哪个方向,怎样走或者怎样做才能到达。当然这其中会有出错的可能,但若是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就根本不会有行动。当我抬起我的头来,心中一定已有了一个目的。有时候,心灵选出的方向可能通往灾难,但这只是因为心灵错误地判断了形势,以为朝着这个方向能获取最大的利益。所有心理上的错误都是这种行动方向选择上的错误。对安全的追求是人类共有的目的,只是有的人在寻找它时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并且固执己见,从而导致走入歧途。
如果我们看到一个表现或病征,却无法理解它背后的含义,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尽可能地将其简化为一个单纯的行为。让我们以偷窃为例。偷窃的目的是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分析一下这个行为的目的,首先是为了让自己占有更多的财富,然后让自己更安全。因此,这种行为的原因是贫穷与匮乏的心理感受。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找出个体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会感到有所缺失。最后,我们要看他是否采取正当手段来改变环境,消除自己的贫穷与匮乏;他的动作遵循的是不是正确的方向,他改变自己处境的方式是否正确。我们无须责备他们的最终目标,但可以指出他所选择的途径是错的。
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对其所处环境的改变,就是人的心灵激发起身体的所作所为的结果。我们的工作受到我们的心灵的启发。我们的身体的成长与开发得到了我们的心灵的指导与协助。综合起来看,人类的行为无不都留下了心灵作用的烙印。但因此就过度强调心灵的作用,却不是我们的目的。想要克服各种困难,我们的身体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心灵是以对环境的控制来开展自己的工作的,使得我们的身体得到保护,避免不利于肉体的事情,比如虚弱、疾病还有死亡的发生,同时躲避灾难、意外事故等。我们感受快乐与痛苦,创造出各类幻想、识别环境有利不利的能力,也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幻想与判别的能力,是人对未来做出预期的方式,同时还能激发起人的很多感觉,让身体跟着做出行动。个人情感拥有一个人赋予生活的意义,以及为自己定下的目标努力的标记。所有这些对肉体的影响程度很高,但不受制于体,它们主要来自一个人的目的以及这个人的生活形式。
很明显的是,影响一个人的不仅仅是他的生活形式。要是不存在其他因素,一个人的态度是不足以使他出现病症的。这些必须是在得到感情因素的加强之后,才能导致行为。个体心理学的新发现就是:感情不会跟一个人的生活形式对立,感情只会为了所订立的目标改变自己。现在我们所谈的已经脱离了生理学与生物学的范畴。感情是无法用化学来解释的,当然也不能用化学方式加以预测。个体心理学的方法是建立在生理过程发生之后,而不是之前,我们感兴趣的是心理的目标。我们不关心焦虑对交感神经或者副交感神经的影响,我们只关注焦虑的目的与结果。
根据这样的研究目的,焦虑不应该被看作是性压抑的现象,也与出生时是否遭遇难产无关。这样来解释人的焦虑太牵强。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一个习惯于母亲陪在自己身边来随时帮助自己的孩子,很可能会产生焦虑——无论其来源是什么——可以作为控制母亲的武器。个体心理学也不会满足于描述人愤怒时的生理表现,经验告诉我们:愤怒是一个人或者一种情景的工具。我们承认,任何身体或者心灵的表现都以人所拥有的历史材料为基础,但我们关注的是如何利用这些材料获取既定目标。这是心理学研究的唯一对象。
观察的结果告诉我们,人的感情是根据他自己达到目标的方向与渴望的程度生长、发展的。一个人的焦虑或勇气、愉悦与悲哀,都需要同一个企图用悲哀来达到其优越感目的的人,从他的生活形式协调一致。来也不会因为达到目的了就感到快乐满足。这样的人只有在悲哀时才会感觉到快乐。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那就是感情是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支配的。假如一个人对群体有着恐惧,当他留在家里,或者当他指挥另一个人的时候,焦虑与恐惧就会消失。所有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都会本能地去回避生活中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
情绪的格调也像生活形式一样有着固定的模式。懦夫并非永远都会是儒夫,尽管在遇到比自己弱的对象时,懦夫会显得傲慢,但是当他们处在强者的羽翼下时,他们也会显得勇猛。懦夫很可能会为他装把锁、防盗器还有守护犬来保护自己,却绝不承认自己的懦弱。没有人能证实懦夫的焦虑,但他的性格中懦弱的部分在他对自己的过度保护的行为中,显露无遗。
在性和爱情中我们也能找到相关的证据。当一个人确定了自己的性目标,并开始处心积虑地靠近时,属于性的情感自然会出现。这种目的会让一个人完全无视其他有挑战性的事物,并排斥所有与此不相干的兴趣,只有这样这个人才能调动出对应的情感与能力。诸如阳痿、早泄、性倒错或者性冷淡等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不愿放弃不合时宜的工作与兴趣,从而导致无法调动这类情感与能力的结果。另外,不正确的优越感和错误的生活形式也是导致此类问题发生的因素。在这类病例中,我们时常发现这样的现象:他们只希望被人体贴关怀,却不会去体贴关怀他人;他们缺乏社会兴趣;他们往往在需要勇气的活动中失败等。
我有过一个病人,在家他是老二。这个男人因为长期摆脱不了罪恶感而痛苦万分。他的父亲跟哥哥都把诚实看得很重要。在这个男人七岁时有过这样的经历。有一次他的作业是哥哥替他做的,但在学校他对老师说是自己做的。这之后,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他一直隐瞒自己撒谎的事实,直到最后他实在忍受不了,才鼓起勇气向老师承认错误,但老师对此一笑置之。他又去对自己的父亲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次他成功了,父亲以他勇于承认错误为荣,夺奖他、安慰他。但这并不能减轻他的沮丧。对此,我们恐怕不能简单下结论说:这个孩子之所以会在意这样的小事,并强烈自责,是因为他想证明自己的诚实。他的家庭具备诚实的家风,他也在诚实方面有过人之处。但在学习和对他人的吸引力上,他觉得自已远不如哥哥,因此,他这样做是为了获取优越感。
在后来的生活中,这个人常常会陷入自责的痛苦里。后来他养成了自慰的习惯,在学习中也没有完全戒除说谎的行为。每次面临考试时,他的罪恶感就会越发强烈。由于他的过度敏感,他比哥哥有更重的心理负担,当他无法战胜哥哥时,他就以此为借口逃离大学。之后他想找一份技术性的工作,但那种强迫性的罪恶感越来越尖锐,让他不断地陷入对上帝的忏悔中,根本没法去寻找工作。
直到他因为精神崩溃被送进精神病院,他被确定为不可救药。可过了一段时间,他的病却好了很多,他被允许出院。但医院有一个条件,那就是一旦他的病情复发,就必须回到医院。那之后这个人改学艺术史。在考试前的一个星期天,他跑到了教堂,匍匐在地上向教堂内所有的人哭喊着:“我是人类中最大的罪犯!”就这样,他再次成功地引起了人们对他的道德心的注意。
不得不再度被精神病收容所收容后,他度过了一段时间又回到家里。有一天他突然赤身裸体地走进餐厅吃中饭!他是个身材健美的人,这一点他自信能跟哥哥以及任何男人相比。
他的犯罪感表现是他让自己显得比他人诚实的手段,而他也企图通过诚实的展示来获得优越感。只是,他的行为导致他走向了歧途。逃避考试以及逃避工作,让他显得懦弱和缺乏主见。他所表现出来的病征无不都是为了避开那些他觉得会击败自己的东西。很显然,他那样冲进教堂,以及赤身裸体地走进餐厅吃饭的行为,同样是他用于获得优越感的伎俩。他的生活形式要求他做出这样的行为,而他引发的自己的情感也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