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封神演义的人或许还记得,这样一个老臣子,纣王的丞相商容。
他在纣王七年春三月,在老“搭档”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之后的,某天早朝登殿,天子问当驾官:“有奏章出班,无事朝散。”
话音未落,就急不可耐的出来提议纣王祭拜女娲。原文是言未毕,只见右班中一人出班,俯伏金阶,高擎牙笏,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叁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
王(还纳闷,她对我们有什么贡献么)曰:“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
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帝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之,以补青天;故有功於百姓,黎庶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夙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
一听,觉得蛮牛的,值得一去,二则商容的面子也要给,然后就说准了。
但不知商容是不是自作主张,没有和女娲沟通好,一是女娲宫异常华丽,纣王有些不喜欢(呵,比我住的还好,不爽);二是他欣赏建筑好好的,结果突然一阵狂风透胆寒,吓到他了(不爽加剧);三是突然现出女娲圣像,容貌瑞丽,国色天姿,你好看这没问题,但在狂风的骚操作下,纣王心神一荡,再来这么一下,就有引诱未成年人犯罪的感觉。
惹得纣王自己琢磨:“朕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纵有六院叁宫,并无有此艳色。”
纣王大小教育的好,所以刹那间作诗一首,注意,不单是作诗,自己的字也还不错,所以自说自写,“凤鸾宝帐景非常,尽是泥金巧样妆,曲曲远山飞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梨花带雨争娇艳,芍药笼烟骋媚妆,但得妖娆能举动,取回长乐侍君王。”
你看你看,都是夸奖(结果女娲自己小心眼,要单方面报复,并且随即就有了行动,选派了狐狸精去干扰迷惑纣王。)
而且商容劝他的时候,措辞也有问题什么“女娲乃上古之正神,朝歌之福主”;什么“祈求福德,使万民乐业,雨调风顺,兵火宁息”都是她的功劳;什么“今陛下作诗,亵渭圣明,毫无虔敬之诚;是获罪於神圣,非天子巡幸祈请之礼”(都是你让我来的,我这么有诚意,还说我);什么“愿主公以水洗之,恐天下百姓观见,传言圣上无德政耳”。合着错的都是他,做的好的都是她,对于一个年轻君主,强势之王,谁接受的了?
但他也是好脾气,还耐着性子解释道:“朕看女娲之容,有绝世之姿,因作诗以赞美之,岂有他意,卿无多言!况孤乃万乘之尊,留与百姓观之,可见娘娘美貌绝世,亦是孤之遗笔耳。”
实为夸奖之意,并无猥亵之心。而且还与民同乐,多好,多亲民。
而且在纣王令选美女时,措辞也都很到位“即传朕旨意,颁行四镇诸侯,与朕每一镇地方,拣选良家美女百名,不论富贵贫贱,只以容貌端庄,性情和婉,礼度闲淑,举止大方,以充後宫役使。”
但是他倚老卖老的嫌疑又来了,天子传旨末毕,只见左班中一人应声出奏,言曰:“老臣商容启奏陛下!君有道,止则万民乐业,不令而从。况陛下後宫美女,不啻千人,嫔御而上,又有后妃。今劈空欲选美女,恐民失望!臣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此时水旱频仍,乃事女色,实为陛下不取也。故尧舜与民偕乐,以仁德化天下,不事干戈,不行杀伐。景星耀天,甘露下降,凤凰止於庭,芝草生於野,民丰物阜,行人让路,犬无吠声,夜雨昼晴,稻生双穗,此乃有道兴隆之象也。今陛下若取近时之乐,则目眩邪色,耳听淫声,沉湎酒色,连於苑囿,猎於山林,此乃无道败亡之象也。老臣待罪首相位列朝纲,侍君叁世,不得不启陛下!(唠叨了一大堆,你自己就没有小老婆么,动不动就说败亡之道,你作为宰相,管理到位了么?)
臣愿陛下进贤退不肖,修行仁义,通达道德,则和气贯於天下,自然民富财丰,天下太平,四海雍熙,与民共享无穷之福。况今北海干戈未息,正宜修其德,爱其民,惜其财费,重其政令,虽尧舜不过如是,又何必区区选侍,然後为乐哉?臣愚不识忌讳,望祈容纳!“
注意注意,后来纣王接受了这番话。王沉思良久:”卿言甚善,朕即免行!“
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纳言如流的人,绝对是好君主的苗子阿。
但为何又为他拉开了商朝灭亡的序曲呢?
而且文死谏武死战,比干还是履行的比较到位了,但商容好像后续没有消息了。
《史记·殷本纪》记载:“商容贤者,百姓爱之,纣废之。”
其实不过是好人他做了,又不彻底;坏人都纣王当了,要你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