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也是一年之始,从古至今,我们都会为这一天赋予最美好的寓意,希望新的一年万事顺意。
大年初一早晨,开门大吉,传统上是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我们小区的炮仗从清晨开始,一直响到了中午。
据说放“开门炮”越早越好,象征当年做什么事都会顺利、如意、发财,农民会五谷丰登。因为有老人去逝,从去年开始,我们暂停了放炮仗,也算是继承了习俗吧。
再说拜年,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中长辈带领小辈出门谒见亲戚、朋友、尊长,以吉祥之语向对方祝颂新年。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一个个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并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相之间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
随着时代变迁,拜年的习俗也日趋简单了。问候语也变成了“新年好!”“过年好!”等。拜年的方式也增加了视频、电话等。语言和形式虽然变了,但是祝福的心情没有变。
最后说吃,俗话说:“初一饺子,初二面”。因为在北方,每年大年初一,我们家都是要吃饺子的,这仿佛已经成为惯例。
年三十晚上,必须在十二点钟声敲响以前要把饺子包好,挤挤挨挨地码在案板上。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合起来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母亲是包饺子的能工巧匠,对饺子的形状是有要求的,包的饺子形如元宝。听父亲说在春节吃饺子,大概有“招财进宝”的意思。
饺子馅有大肉,也有牛肉,更有羊肉,喜欢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
有时母亲还会把一元、五角、一角的硬币包在饺子里面,不管是家里谁吃到,虽然会被咯一下牙,但知道意为在新的一年里财源滚滚、好运不断。
每年大年初一,看着母亲从锅里把活蹦乱跳的饺子打捞上来,我们会焦急地端个碗在旁边等着。
饺子落入碗里后,我们会迫不及待地塞一个在嘴里。虽然被烫的直咧嘴,但饺子的美味诱惑我们很快又把一个塞到嘴里。
吃了这么多年饺子,也真正理解乐“舒服不如倒着,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