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处在一个食物充足的年代,以至于“吃”成了大部分人每天花最多时间去思考的事情,而“吃货”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个褒义词。但是在远古时代,由于食物的匮乏,我们的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天都只能吃一顿饭,在其余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处于一种“禁食”的状态。这种状态后来逐步演化成了很多宗教及地方习俗里的“斋戒”。即使不是出于宗教的原因,也有很多人认为适度的禁食是有益健康的。中国人就有“饿治百病”的说法,近年来,“辟谷”、“断食”更是越来越流行。
由于晚上是我们普通人“禁食”时间最长的时段,打破这一状态的早餐就变得很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西欧各国都是怎么称呼和对待他们的早餐的。
在拉丁语里,junare意为“空着肚子,禁食”,加上表示“去除、离开”的前缀dis,disjunare便意味着打破禁食,开始吃东西。欧洲大部分语言都深受其影响。法语里的déjeuner就源自于此,不过在食物匮乏大家都不吃早餐的古代,这并不是“早餐”而是“午餐”:日中吃的饭。后来食物开始慢慢变得充足,法国人开始在起床后到正餐之间喝一杯咖啡,来一小块面包,这顿非正式的餐点就被叫做“petit déjeuner”,petit是“小”的意思,即“小小的打破禁食”。从这个名字就能看出来,法国人非常不重视早餐,通常都是一杯咖啡一个可颂面包便解决问题,胃口好的话再来一杯果汁。
而在海峡对岸的英国人却正好相反。尽管英语里的早餐和法语一样是“打破禁食”的意思(breakfast: to break one’s fast),但对英国人而言,早餐即是打破禁食的第一餐,他们非常重视这个重要的仪式,以至于发展出了著名的“英式早餐”。爱尔兰语里的bricfeasta和英语很像,爱尔兰早餐和英式早餐也没什么大的区别。
有意思的是,在由古高地德语进化而来的现代德语中,我们看不见“禁食”或“斋戒”的影子。和中文一样,德语的Frühstück也是早上吃东西的意思。德国人和英国人同属于盎格鲁撒克逊人,但他们比英国人还要重视早餐。在德国人的早餐桌上几乎什么都有:面包、牛奶、鸡蛋、奶酪、火腿、水果……在德国,你可以实现“早餐吃得像个皇帝”的理想。
而和德语同源的荷兰语里的ontbijt的意思是“吃点儿东西进去”(to bite into),荷兰人对早餐的热情也和德国人有得一拼。
夹在轻视早餐的法国和重视早餐的英荷德之间,比利时人对早餐的态度就比较模糊。有趣的是,在比利时南部Ardennes山区及瓦隆区的Famenne地区,很多山地农民和重体力劳动者需要每天早上五六点就起床干活儿,而且他们需要比普通人更多的能量供给。所以在这些区域有着奇特的双早餐习俗:他们六点多的时候吃完早餐去干活,九点半左右休息的时候再吃一顿。而且每一顿都吃得很丰富哦,除了面包,还会有鸡蛋、肉、香肠等各种美味。
其他比利时人呢?尽管南北双方貌合神离,但不论讲法语的比利时人还是讲荷兰语的比利时人,他们在早餐上却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在面包里面抹厚厚的巧克力酱或直接夹巧克力块。真不愧是巧克力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