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很多穷游的文章,更看过很多批判穷游的文章。
前者把旅行当成一种人生追求,即便要风餐露宿,即便有时候需要放下尊严来蹭吃的、蹭住的,他们也乐在其中,更有甚者,常年在外,几乎不会回家。而后者,大多觉得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的行为,不老老实实地赚钱养家娶媳妇,不仅对不起还在为你打工苟且的父母、对不起等你娶她的恋人,更对不起自己。
好吧,这其实是两种人生活法罢了,根本就没有谁对谁错,就像石田裕辅那样,在26岁辞去食品制造企业安稳高薪的工作,骑着自行车踏上环游世界之旅,而这一去就是7年半。
暂停!仔细想一想,7年半啊,从26岁直接到了33岁啊,他从日本飞到阿拉斯加,骑着一辆小破自行车,驮着六个置物袋,途经87个国家,94494公里,爆胎184次,花费5300美金,最关键的是其中遭强盗抢劫了2900美金,完成了五大洲的单骑记录。
我内心也有环游世界的梦想,世界那么大,谁不想去看看?可我却丝毫不敢想象,到底是怎样的勇气和魄力,让他心甘情愿地成为一名冒险的勇士。
大概正如他写的书名一样,《不去会死》啊!
“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松尾芭蕉
1、穷游,是逃避现实还是真正的信仰。
我想,大多数在写字楼里进进出出的人们,应该都有过脱离平凡生活的念想。面对日复一日的日常工作,真的很容易让人一把推开面前的电脑,发出“我要辞职去旅行!”“我要环游世界!”这样的宣言。不过又有多少人真的够种,敢于踏出这一步去实现自己的狂想呢?
很多人应该是这么想的:我努力赚钱,攒到一定程度,就辞职不干了,谁还愿意看你老板的脸色,老子要去旅行!毫不避讳地说,我就是这类人。然而,也毫不客气地说,即便有如此的梦想,我也是一枚月光族。
有时候也会冷静思考,自己想要辞职旅行,是真的想要去旅行,还是只想辞职?
在看《不去会死》这本书前,我一直以为我想要的是前者,而看完以后我知道,那并不是我的信仰,我想要的不过是不工作、想要逃避现实生活,旅行只是我的借口罢了。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让我从幻想中清醒了过来。
是啊,石田裕辅之所以出发,他遵从的是内心的那股力量,那是他的信仰。高中一年级他骑自行车环游和歌山县一周后,就开始憧憬旅行,大学时休学一年,就完成了绕日本一周。
环游世界,他早就在做准备了。
他在书中指出,他一点也不讨厌自己的工作,只不过比起同龄人娶妻生子安稳的一生来说,不去旅行更让他感到后悔。
真正想要去旅行的人,执行力都是极高的,首先他们能做到不为他人左右,其次他们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去攒钱、研究攻略,最后,他们会毅然决然地迈出这一步,就像石田裕辅所说,感到自己正向前迈进,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快感。
“没错,想东想西都没用,行动一展开,自然会产生力量。”——《不去会死》
2、从“死了就算了”到“活着真好”。
旅行对于一个人产生的新鲜感,就像暗恋了一个多年的人突然答应你了一样,令人心花怒放。
而骑单车环球旅行,那就不能说是新鲜感了,那需要的是冒险精神,因为所到的地方,都存在着危险,甚至危及生命。
石田裕辅在出发前,想起多年前的老婆婆给他算的命,加上老肾病又复发了,便觉得此行可能会不怎么顺当。即便如此,他破罐子破摔地想,反正死了就算了,反正死了也值了,一咬牙就出发了。从日本飞到阿拉斯加,他向路边遇到的第一个女人问路,那女人开口就要1美元。他扭头就走,对人性失望极了,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在秘鲁光天化日之下还遇到了强盗,在中东地区的凌晨差点被游牧民族杀害。当然,比起人类,他还遇到了超越极限的炎热、寒冷、暴风雪、体能透支、丧失新鲜感、疟疾等等客观存在的困难。
看吧,这才叫冒险啊。
所幸,他在暴风雪来临之时,遇到留宿他的异乡人;在欧洲的大街上,遇到残疾的老人免费施舍给他香菇;在爱尔兰的岛屿上,遇到有义肢的永子小姐勇敢的去徒步环球旅行;在非洲,他遇到衣衫褴褛的老妈妈免费施舍给他西红柿,遇到捡了他的墨镜的非洲小孩主动归还给了他;在丝绸之路的沙漠里,遇到中国的一家人在他渴得绝望的时候递给了他救命的水;沿途遇到了各种各样与他一样的骑行者,他们时而会相聚,时而分开,不需要有多少交情,却会互相扶持和照顾……
比起沿路的景象,却是遇到的这些与众不同的人们温暖了他有些畏惧的心房。
不幸的是,他曾遇到的一位同行的大哥,却永远也回不去日本了,而是葬身在西藏的一次雪崩中。(整个美洲都骑遍了,却葬身在中国的西藏!)
所谓冒险,代价就是,终究会有人死去。
可不经历过生死一瞬,或许根本不知道活着是多么的美好。石田裕辅几次都孤身一人置于身体的极限之中,可就在他从昏迷中醒来,才发现他见证到自己还活着,而能见证到自己还活着,就像一个奇迹。
“凝视着自己的存在,在这瞬间,我以未曾有过的谦逊,感谢我还活着。我要好好活着,好好过完上天赐予我的时间。”——《不去会死》
他原本预定3年半的旅行,结果却骑了7年半,从“死了就算了”到“活着真好”,他收获的不仅仅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还有对人生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思考,这些都是他一生用不完的“资产”。
“我在旅程中找到最美好的事物,也深深地感受着。那就像是我活着的收获,并不是有名的风景名胜,或历史悠久的大教堂,而是刻在我的记忆中,绽放灿烂辉煌的光芒。当我每次回想就会重现眼前的那一幕——肯尼亚的蓝色森林、丝绸之路上的褐色大地。这些景象总是不断激励着我。”——《不去会死》
3、真的有什么事是不做会死的吗?
看完此书,我不断地问自己这个问题。
从某种意义来说,即便石田裕辅没有踏上这段旅程,那也是活着啊,为什么要说是“不去会死”呢?
后来,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作者在35岁的时候,每天起床都需要给自己一个理由。有些人其实活到30岁就可以了,因为人生该体验的,都已经体验过了,剩下的就是千篇一律的生活,没有追求,没有向往,日复一日,坐等退休。他们盼望着,退休后就不用工作了,那时候差不多也还清房贷了,终于可以钓钓鱼、跳跳广场舞、旅旅游,心情好了还能带带孩子,似乎退休反而成了他们唯一的追求。(现实就是:当今食品安全都成问题的社会,有太多人根本活不到退休。)
可你们不觉得有什么东西不太对吗?虽然人与人的追求本就不一样,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旅行也好、谈恋爱也好、变美也好、健康也好、发财也好,都可以让人心生向往啊。
有些人活着,跟死去没有什么两样,这才是石田裕辅对“不去会死”里“死”的真正理解吧。
只有热爱所爱的事物,毫不犹豫地投身于狂想之中,勇于追求不留遗憾的人生,那才能向自己证明,自己还活着。
对啊,我们根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什么,我们需要的只是得到发自内心的自我认可。
谢谢石田裕辅以日本文学特有的亲切口吻,让我读后仿佛沐浴在了阳光之中。我想起了内心曾涌起的那股冲动,我看到内心还有那么一处光亮,那不是一处我非到不可的地方,却是值得让我为之奋斗一生的方向。是时候迈出这一步,我相信自然会产生力量。
读它吧,因为它讲的,不仅仅是旅行。
“心随风起葬身荒野亦无悔”。——石田裕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