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我很早就看过,现在回头想想,记住的都是我用于实践的。
1.如何早起——给早起一个仪式。
2.将大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小计划。
3.克服拖延的办法——可以去给花浇浇水、跟猫玩一玩,不是非必要学习点什么才可以,随便做什么都比无聊地刷手机好。
实践的过程中,其实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习惯和方法。因为适合作者的,不一定适合我,适合我的,不一定适合你。
越来越发现真的不必着急或焦虑什么,比如我当时看这本书的时候,书中也说一定要输出,但是直到今天我才养成写书评的习惯,才会去概括、分解一本书到底在讲什么,对我有什么用处。
读这本的时候提到的一些理念,我去做了,收获了,没有去做的理念,可能在其他书里提到,让我突然一下醍醐灌顶了,自然而然也会去做。
所以很多书中,道理都是相通的,在《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这本书》中说,用习惯克服倦怠,在本书中的说法是“最困难的不是跑步的过程,而是你换上跑鞋的那一刻”。
其实说的是一个意思。
当时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能够早起,也并没有能够开始跑步,我跑步是因为《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里》说的——越是不想跑的时候,越要跑,照做。
还有某本书里看到的“早起后看手机还是跑步,其实是一种决策。”照做。
然而跑起来以后,体验到的确是这本书讲的“最难的是你换上跑鞋的那一刻”,只要撑过这一刻,出了门,只要跑了起来,反而变得很轻松。
而书中早起的仪式感也自然而然出现在头脑中。
所以越来越觉得,一本书只要能帮到我们一点点,就绝对是一本很好很值得的书了。
如果暂时没有理解、没有做到,也无需心急,只是缘分未到而已。
爱情要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在不对的时间相遇,只能终身遗憾。
我们庆幸,无论何时,对的那本书,始终在等待着我们。
错过的原来真的都不重要,有缘分的终究还会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