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之旅的第三天,坐标北京中关村创业街,毗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今天的主题——敬畏心。
为了直观理解,我们不妨将“敬畏心”和“无知无畏”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感受一下,的确是无知者才会无畏,在我们的身边其实也可以发现,思想越是通透的人,做人做事越有一颗敬畏的心,对世界有所敬畏的人可以尽可能少犯错并不犯原则性错误(但作死的总还是有的,所以他们“去”了),敬畏心并不是要求我们“敬畏”某个人或某件事,它是我们对待世界的“态度”。
“态度”一、抱有敬畏心去聆听他人的故事与经历,这不仅是对他人的基本尊重更是对自己的成长加持。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所有的“过去”包含了太多的故事,而故事成就了每个人不一样的阅历,在我们用心聆听他人的故事的时候,其实也是在让我们虚拟体验了一次别人的人生,每一个人受限于自己的家庭背景、性格、时间因素等等,不可能经历所有的“精彩”,但人生是需要尝遍百味,这不仅是心智的锻炼更是成长的必要过程,这个时候用心聆听并阅读他人的故事便能成就个人的加速成长,而这一切的关键:同频同场下的所抱有的敬畏心。
“态度”二:“人不可貌相”,应抱有敬畏的心对待在你生命中出现过的所有人,敬畏心不是差别对待,这是一种普世的态度。
每个人的身上都拥有无限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抛开简单的感官认知和偏见,明白优秀是不分年龄,不分背景的,保持敬畏学习的心态,向每一个人学习。
“态度”三:对于所有未知的领域,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但因为每个人的认知必定有所局限,我们不能盲目自大,所以更加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并尝试接受。
“态度”四:对世界抱有“敬畏”,也需要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内外兼顾方能有所成就。
(最后两点临时想的,只有观点不做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