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速度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网图侵删

周日上午看热搜榜时,当看到“李在明女翻译因高颜值走红”稳稳占据热搜榜首,而“杨振宁逝世享年103岁”在榜六的位置默默沉潜时,心头的忧愤与怅然交织成网。今日只是先生辞世的第二天,这份榜单像一把冰冷的尺子,丈量出当下社会价值判断的失衡。我们竟已浮躁到如此地步,对永恒的智慧光芒视而不见,却对转瞬即逝的皮囊光彩趋之若鹜。

那位名叫赵周妍的女翻译,本应因过硬的专业素养被铭记。她高中托福满分的天赋,精通法德双语的积淀,从平昌冬奥会到国际会晤的精准传译,每一项都是岁月打磨的勋章。可舆论的聚光灯偏偏绕开这些厚重的内在,独独将“高颜值”标记为最醒目的标签。

大家应该还记得韩国前总统尹锡悦的夫人金建希吧?在过去的三年这位高颜值的总统夫人集美貌和权力于一身。关于她的妆容、着装长期霸占流量高地,可那些关于她学历造假、权力操控的隐忧却被颜值滤镜轻轻遮蔽。直到她锒铛入狱,佩戴着囚号出现在法庭,面对操纵股价、收受贿赂的指控时,人们才惊觉,被美貌话题掩盖的真相早已不堪卒读。

与这份喧嚣形成尖锐对照的,是杨振宁先生离去后的相对冷清。这位被弗里曼·戴森誉为“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之后,20世纪物理学的卓越设计师”的巨匠,用一个世纪的生命书写了科学与家国的双重传奇。他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为困在迷雾中的物理学家找到出口;他创立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与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并列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石,更催生了多个诺贝尔奖。

年过七旬仍回清华讲台为新生授课,捐出千万资金与两千余件资料搭建学术桥梁,他用“宁拙毋巧,宁朴毋华”的治学格言,让中国人在世界科学史上挺直了腰杆。这样一位照亮人类认知边界的老者,其离去本应是整个社会回望科学精神、传承赤子之心的契机,却在热搜的流量博弈中落了下风。我不知他人作何感受?反正我的内心忧愤交加。

我们并非否定颜值的吸引力,只是痛惜它被流量异化为唯一的价值尺度。赵周妍的走红本可引导人们意识到专业可以成就魅力,却沦为肤浅的外貌鉴赏;金建希的争议本应引发对权力伦理的深刻审视,却陷入无休止的颜值讨论;杨振宁先生的逝世本应唤起对科学与家国的集体敬意,却在短期热点中迅速降温。这种失衡的背后,是快餐式信息消费催生的浮躁病灶。人们愿意花十分钟刷遍翻译的颜值美图,却不愿用一分钟读懂“杨-米尔斯方程”的意义;愿意追逐三年的外貌话题,却不愿深究颜值背后的品格与操守。

热搜的排序或许由算法决定,但社会的记忆不该被流量左右。先生曾说,他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增加了自信心。这份自信,从来不是源于皮囊的惊艳,而是来自智慧的沉淀、品格的厚度与家国的担当。当我们为高颜值话题停留时,不该忘记那些如杨振宁般“以只手撑天空”的灵魂;当我们谈论公众人物时,更该穿透表象,看见赵周妍笔下的精准译句,看见先生公式里的物理真理。

愿热搜榜的光芒能少些浮躁的偏移,愿我们的目光能多些深沉的仰望。毕竟,能穿越岁月的从不是转瞬即逝的美貌,而是那些支撑起文明进步的、永不褪色的内在力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