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
皮蛋先生对我说起他的一位朋友毛,多年前在证券公司从事经纪业务积累了4个亿的客户资产,这几年虽然没有在证券公司上班了,即使这几年股市行情并不怎么样,每个月能拿到五六万的稳定收入。毛离开证券公司后,考了律师证,现在做律师,接个案子收入就有2万。另外,毛又让其老婆在证券公司开户,一个月也能赚好几千。
我听到皮蛋先生这样描述,我脱口而出:“你很羡慕他。”
二、我成长了:我很自然地应用了共情式倾听。
皮蛋先生说:“我觉得你说话不对,你怎么会这样说话呢?我说一句话,你就在反问我。”
听到他这句话,我起初在解释,我说:“我这样说,我因为我想确认我有没有正确理解你的意思。如果理解错了,你会纠正我。”皮蛋先生依然觉得我说得不对,他说:“从没有人说话是这样的,这种沟通方式不对。正常情况下,听到这些话,应该会说:“哦,那很好啊。”你怎么会反问我呢,像个老师一样。”
我接着提问:“你刚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他说:“我没什么意思,我就想跟你分享这个事情,顺便说一下,我觉得我以前的思路可能错了。”
由于孩子在楼下喊叫,我很快结束了通话。过一会儿以后,我内心突然有个觉察:我对皮蛋先生使用了共情式倾听,他尚且不能适应这种沟通方式,其原因可能是我的表述戳中了他内心的痛处。
三、反思
1、我很高兴,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这次共情并非刻意,而是受直觉引导。同时,我不会因为皮蛋先生说我的沟通方式有问题,我就生气或者觉得自己有问题。这说明我的自尊水平提高了,我再也不会像从前那般玻璃心了。
2、虽然,皮蛋先生对我的共情倾听并不满意,但这并不代表我有问题。他不满意,可能是因为这是他认知范围外的沟通方式,就像他平时讨厌我对儿子的沟通方式一样,只是因为他不了解且不接受。我似乎感觉到我给出的情绪反馈是对的,他的确在羡慕毛,他好多次对我说起毛的高收入。他虽然没有承认,但也没有否认。我的共情表述让他感觉到不适,可能是因为戳中了他的内心。遗憾的是,我现在没能做到去引导他向内看。
3、我们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不适感,因为这种不适感很有可能就源自于内心不被满足的需要。正确看待它,收获成长。逃避它,把责任推给他人,收获暂时的舒适,这种舒适感实则是对内心的麻痹。
后记:生活处处皆思考。写作,提升了我对生活、对自己的觉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