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X是我的前前男友,是个挺有意思的人,今天和我聊起来,记录如下。
BX:知乎豆瓣被查的新闻下面,一群人说建议把xx也封了;早该管管了云云。虽然是筛选评论而且全无基本的现代精神。但现在的大众文化好像确实有点让人恶心了。
大众文化:以大众传播媒介(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手段,按商品市场规律去运作、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的日常文化形态。在这个意义上,网文、短视频、通俗诗、畅销书、流行音乐、电视剧、电影和广告等无疑属于大众文化。
我:对大众文化的态度取决于你对人类的理解,如果你相信人类在精神领域也会不断演化,不断厌倦乏味和浅薄的东西,自发追求有趣和深度,那你也应该信任大众文化的未来,因为它是完全被市场决定的东西,而且没有很强的路径依赖。
BX:为什么我们不能对大众文化保持悲观而相信人类头部的学者、作家、艺术家会不断开拓,促进整体精神的进步呢?
我:套用自然领域的演化论,定义种群的并不是少数个体,而是整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如果随着学科的进步和专业化,精英与大众完全脱节,那么实际上演化并不会发生,乃至会撕裂人类社会。
BX:根据我观察到的现象,大众就是浅薄而难以教化的,知识精英试图与大众沟通是徒劳的,而社会撕裂更是实实在在地发生在世界各国。
我:这是另一个问题,也就是精英与大众沟通的问题。而我的看法正是大众传媒能够成为最好的沟通媒介。现在的问题恰恰是精英对大众传媒的利用度不够,还在用一些很陈旧的方法。再者我以为,这些问题本质上并非不可解决,即使可能有不可改变的上智下愚,绝大多数人还是可以通过修养与学习自我完善的“中人”。之所以出现这些现象,只是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不足以支撑其享用太多的精神成果。实际上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皆可以为尧舜,众生皆有佛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我们的文化传统。
BX:那抛开这些,精英可能通过写书、文章、讲座等等在和大众沟通。但文化消费品,是在不断走向堕落。你看看当年的国产游戏、电视剧,再看看现在的氪金手游,弱智电视剧,看看抖音快手。大众文化有演进的迹象吗?
我:你说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大天朝自有国情在。另一方面也是真正的大众开始进入网络空间,参与文化消费,可以说现在只是起点的起点,因此没有堕落可言。眼光放长远,还是有演进的希望的。而且即使是国内,很多文化产业也呈现出复兴的迹象。而像比较成熟的市场,比如网文、美剧,我觉得进步是很明显的。
实际上我可以抛开精英文化,直接证成激发情感、带来快乐的文化消费品有其内在价值。这些情感和快乐,并不比某些哲学家深沉的痛苦,某些艺术家挖掘形式和表达之美,来得浅薄与低贱。
比方说我很喜欢的《青春野郎》讲的就是一个关于爱与牺牲的故事,这种情感人人都能共情,但终其一生也不能真的遇见。日轻虽然有很多日常文,或者非日常文里有很多日常元素,本质上也都是现实世界难以遭遇的特殊的人与事。文化消费品的意义不在于拓宽了我们对世界历史或人性的认识,而在于实实在在地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人用想象力突破现实庸常的现实。乃至创造了新的世界与新的人物。
人是追逐意义、幸福与超越的动物,文化产业开辟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的理性、德性、或者审美的进路,那些东西终究是精英化的。以为随着教育和经济的进步,所有人都可以热爱哲学,追求理想人格,欣赏有门槛的艺术,或许是一种天真。在人类历史上,唯一能与文化工业的影响力相提并论的只有宗教,而宗教毕竟不能容于科学这种近代以来最强大的知识形态。
如果说,既然我们反对宗教的虚幻,为什么不反对文化消费品的虚幻?一个区别在于,在宗教中,人是被拯救的,因而受到羞辱。而在文化产业中,消费者是被服务的,并且主动挑选期望的内容并肆意评判。
不仅如此,宗教的教义毕竟有一定之规,而文化消费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构建,虽然有些东西已经浅薄到缺乏构建的空间了。另一方面,宗教为超越而超越,从根本上是彻底虚幻的,而好的文化消费品乃是让消费者信以为真,因为它确实包含了一些真实的东西。最好的文化消费品,就是让你相信在这个世界的某处,或者在某个可能世界(平行宇宙)的某处,真的上演着这样的故事,创作者只是记录者。这样,会改变欣赏者和创造者看待世界的目光。所有习以为常的生活中都可能蕴藏令人惊奇的东西。(从一个更根本的角度看,信息(量子比特)是一种能够统一于物质、能量的物理实在,“真实的物质世界”并不比“虚拟的信息世界”更真实。其实对人类来说即使没有量子物理的进步,从笛卡尔那里我们也应该清楚这一点,不过本文不会对这个问题多做讨论。)
虽然,这依旧虚幻,却包含了比宗教更多的真实。在人间建筑上帝之城是一种妄想,试图复魅已经祛魅了的世界也是一种不诚实。乃至在这个充满命运的世界构筑“自由王国”也是一种天真,但我们可以通过文化消费品真诚地天真下去。
这样的创作和欣赏,最终能够达至哲学、道德和艺术的共同目标,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生活,过一种值得过的生活,过一种幸福的生活,以及最重要的——成为有能力幸福的人。
除此之外,大众文化中或许存在鄙视链,但大多数人可以相当博爱,不会产生什么激烈冲突,更不用说宗教战争了。高喊EMT的人和蕾姆天下第一党并不会打起来,只会会心一笑,抱走各自老婆。可复制性未必带来浅薄,也可能是资源的丰富与和平。而那些现实中会互骂傻逼的人,也都能在一个亚文化圈子里其乐融融,简直是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通往大同世界的必由之路。
艺术就是要创造那些使人成为人,使生命成为生命,使我与自身、我与世界相照面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文化消费品未必不是艺术,这也是现代艺术家把小便池搬进美术馆带来的启示!
回到之前说的,最重要的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文化消费品,会在博弈中暗自契合人类成熟的轨迹。文化工业并不会一成不变,消费者也不会一成不变,总的来说,我对他们的成长持乐观态度。
BX:行了行了,有点过了啊~
我:你就说你是不是无法反驳嘛。
BX:……
嘿嘿,今天就到这了。咱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