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缘故滞留在农村,突然间停电了,竟然到了晚上还没有来电,一片漆黑。多少年了,虽然身在农村却也没有停过电。突然间的黑暗,确实有些不适应。
小时候因为电不够用,晚上总是停电。所以那个时候家家都备有煤油灯。我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煤油灯是父亲自己做的。把吃完的的罐头,留好了。里面盛满煤油(估计现在没有那个东西了),铁盖子上用自行车的气门嘴给拆下来查到铁皮盖上。气门嘴中穿上用棉花做成的灯芯。点上,就开始了有一片不算明亮的光,但是那个时候却觉得很亮。孩子们在吃完饭的桌子上写作业。有时候顽皮的时候就去玩火少不了挨大人一顿教训,说小孩子玩火尿炕。
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也没有别的东西,如果是夏天大概就是出去找同龄的孩子去玩了,不到半夜是决不罢休的。或者著迷藏或者捉小动物或者捉知了猴,总之孩子都有孩子的玩法。一玩玩到半夜,开始农村此起彼伏的唤孩子回家的声音,响彻真个村落。听到呼唤,孩子们在依依不舍中回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的长大,渐渐的忘却了那些充满回忆的时光,如今时隔三十年再次回忆到了停电的时光。只是不同的是我们已经不再是孩子,也没有了煤油灯,更是没有了蜡烛,吃饭只能依靠手机的光亮来吃完饭。此时的孩子们也没有了玩伴。有电的时候最好的朋友就是手机、平板和电脑,再也没有了朋友。更没有了父母呼唤孩子回家的声音。真个村子静悄悄的,无聊的孩子们,没有可玩的。早早的钻到被窝里睡了。
看着漆黑的屋子,静的没有一点声音,静静的坐在桌前,回忆儿时的时光。才发现,那些美丽的记忆再也无法重演。那些纯真的笑容和唯美的回忆再也不会在新一代孩子身上重演。温馨的画面已经永远的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那些淳朴和天真再也不会成为孩子们身上的标签,他们现在只会活在虚拟的世界里。与虚无成为朋友,与虚无玩的不亦乐乎,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再也没有了童年和童趣,若干年后在回忆自己的童年给他们的一定是空白,再也不会出现我们小时曾经的那些美丽的色彩,这是新一代孩子的悲哀,何尝不是社会发展的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