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前,八百里的梁山水泊依旧烟波浩渺,居于腹地的鲁西泽乡更是一片汪洋。在这汪洋之中偶有土包高地凫出水面,人们把这些土包子叫做垓。杏环垓就是杏树环绕的沙丘,是我的家乡。在中国版图261.7万个村庄里找不到她的名字,不知什么原因,也许微不足道吧!
我的始祖在洪桐大迁徙中来到这片水域,这高出水面的沙丘就是他的家,也是他的田。他以鱼虾为伍,以大雁为伴。我没法猜想是先有的杏树,还是先有的家,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杏树开花化寂寥,大雁南飞寄相思。
杏环垓
沧海变桑田,到我记事的时候,水乡的印迹还非常明晰,大田地里芦苇丛生,蚌壳遍地,父辈靠双手把土地翻个个,才能少有产量。老家有句谚语:“布谷,布谷,麦子要割,高粱要锄。”说明冬种小麦,夏种高粱。老家把收割小麦叫“麦口”,除了说劳作辛苦外,更担心下大雨。杏环垓和附近十几个村庄大部人姓韩,号韩营。有一年韩家营的小麦长势都很好,丰收在望,韩四爷驾着马车赶大集购农具,别姓人家问他:“韩营小麦咋样?”四爷高声唱到:“韩家营来,韩家庄,小麦下来,喝面汤!”谁知话音未落,乌云四起,狂风大作,雨雹倾天而降,韩家营变成了大泽乡,小麦没了,高粱淹了。从那开始,韩家人动镰割麦都要焚香祭天了。
韩家营真正旱涝保收,是7O年代,一个叫张正仪的县委书记,举全县之力修了红旗河。我记的是个大冬天,张书记开着吉普车,巡视工地,我们一群孩子在工地上拣古莲子,看见车来,就在后面撵,闻汽油味!红旗河,是我们杏环垓的幸福河!
杏环垓,炊烟袅袅,六百年了,她在水里诞生,她又要在水中消亡了,她的心脏己被盗煤者掏空,沉沦不在今天,就在明天……
韩玉琢随笔
2019年12月2日
杏环垓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