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跟个人成长训练营同学一起学习得到课程《精力管理》,老师说精力管理的金字塔模型最高阶就是意义感。在总结交流会上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对意义感不明确。是啊,我做装修有什么意义呢?又累,又苦,又烦,最主要也不赚钱。
装修这件事,有着什么样的社会共识?好像是一些没啥技术、老一辈的农民工学个手艺就能做的活,例如木匠、泥瓦匠;好像是早已辍学却又老实本分的小年轻养家糊口的好工作,因为做装修门槛很低。现在整体经济不景气,但装修给行外人感觉就是能赚很多钱的行业。装修也算是一笔大的经济开销,比价也是人之常情,因为材料、工艺、服务等众多因素,价格起伏会很大,给消费者感觉装修水很深。
装修公司大到上市公司,小到没有门店的“游击队”。有能力很强年入百万的人才,也有月工资不足三千的苦力工。装修从业者也有阶层之分,有设计大咖、有管理大师、有技术大牛、最多的还是一线工作的手艺人。
做了七年装修的我,装修在我眼中到底是啥样子?
复杂性。一套房子从空空荡荡到拎包入住,里面有硬装和软装;硬装是我的工作,硬装需要对接设计、材料、安装等各种要求去完成的工作。涉及的材料种类几千种,常规用到家里面的也有五百多种、每一种材料又特有功能属性和安装技巧。
专业性。电工师傅贴不了瓷砖、油漆工师傅装不了门、监理又不懂设计,从业人员都有其专业性。熟知其施工细节的项目经理又没有时间亲力亲为做,只能作技术指导、人员调配和现场管理。我就是做这个工作的。
竞争激烈。都说装修赚钱,装修门槛低,所以做装修的人就很多。竞争激烈就会有一些人低价竞争,扰乱市场,然后有一部分人不赚钱离场;离场的人越多,赚钱的人就能慢慢赚到钱;然后又有人低价竞争,然后又有人不赚钱离场。这跟经济运转一样,有高峰也有低谷。虽然装修整体在涨价,主要是国家经济和消费者更高的需求引领着涨价。
分析了这些,装修对我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要从消费者角度看。因为门槛低,五花八门的人都有,哪家公司专业,哪个工人手艺更好消费者不知道,所以消费者的安全感就很低。有大数据显示,有90%业主装修中会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小到独自生闷气,大到法律解决问题,装修整体满意度不高。而再土豪的消费者在选择装修公司或买建材即使不怕买贵,也怕被宰。因为信息不对称,被宰是花了该花的钱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产品和服务。
一类产品解决一类需求,装修需求也是各有所好,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好、省。装修的从业者阶层悬殊巨大,最主要原因还是从业者的个人能力所决定的。
我好似看到了我做装修的意义感在哪了——解决消费者的核心需求,把更好和更省做到极致,让消费者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当我们素质教育都很低的时候,我就去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
你的工作一定很有意义,或许在践行、或许你在寻找,期待你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