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在宋儒的解释中,这句话的大意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丧事,虔诚地祭祀久远的祖先,民风民德自然忠厚老实。
《庄子》一书中有这样的观点:死生亦大矣。而如今,我们在开解别人或自己的困境时也常会说,生死之外皆小事。
那么,生和死,究竟该怎样衡量轻重?人类用几个小时学会出生,却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如何面对死亡。
在国家博物馆参观汉代的展品时,你会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的感受到古人对丧礼的重视。
原来,我们的祖先是以这般极致的用心,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关照。
除却金银珠宝、锦衣华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需所求,都要做成微缩的陶器,尽最大的可能去打造属于另一个世界的富足。
良田美宅,牲口农具,车马船只,戏子仆人,亭台楼阁,千军扈从……
死者为大,并不止于精神层面。我甚至感到,汉代人在制造精美陪葬品上花费的心思,或许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所拥有的尊荣,死后也要全部打包带走。这一世的生死不是终结,轮回之中,带上满满的祝福和馈赠,去冥界开始一次新的旅程。
将一件件陪葬品放入墓穴的过程,就像在叮咛一位即将远行的亲人,努力加餐饭,这些那些,林林总总都要装进行囊,以备不时之需。
为了逝者的幸福,也为了生者的安心。
只是,谁都不会想到,几千年后,那些精美的陪葬品重见天日,为后世子孙揭开了大汉王朝的神秘面纱,露出了最真实而有烟火气息的面容。
随之载入史册的,也许还有墓穴主人的名字,他们以一种并非情愿的方式,在未来世界获得了另一个形态的永生。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