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公交车站,一名中年女子背着书包跪在一个小男孩的面前,诉说着什么,而小男孩倚靠着车站的广告栏,无动于衷,置若罔闻。
昨天看到了这样一段视频新闻。原来,中年女子和这名小男孩是母子关系。
妈妈与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意见不一致,一直说服不了孩子。于是妈妈做出了一个让网友大吃一惊的动作:向自己的孩子下跪哀求。
或许妈妈已经多次使用这样的方法与孩子沟通,孩子已经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或许孩子对妈妈这样的举动也很反感,但是也无奈。
从孩子的反应来看,相信这样的沟通基本上没有效果,否则孩子也不会是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状态。
很多网友众口一词,批评孩子的不孝不敬。
然而,我们在责怪孩子的冷漠无情的时候,是否想到,造成这样的结果,难道父母就没有责任吗!
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是一张白纸,怎么就逐渐变成了一个对长辈不敬冷酷的人呢?
所以,视频的小男孩没有错,错的是父母。
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母亲下跪已经成为了亲子沟通的一种方式,这样的方式也是孩子反感的,但必须无奈接受的。
孩子的冷漠并非对母亲的不敬,而是一种诉说,诉说着自己认为正确的想法。
这大多数家庭父母批评孩子,而孩子屡教不改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们不必对孩子过度苛责,而应该提醒这位母亲甚至全天下的父母:跪着的父母永远养育不出站着的孩子。
育儿是一门大学问。
孩子不听话,经常提出无理要求,父母是应该坚持教育引导、耐心沟通,还是一味妥协甚至毫无底线?
我想,冷静下来的父母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对孩子言听计从的溺爱和毫无原则的满足,一定会让孩子的成长偏离正规,终究断送孩子的未来。
溺爱是父母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那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那么,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该如何教育引导孩子呢?
1.无条件接纳和理解。
允许孩子尝试、探索、犯错,父母不怒吼、不责备,与孩子共同面对成长中出现的问题,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
2.多鼓励、少批评
看到孩子成长中的闪光点,父母要及时引导并鼓励,正面强化好的行为习惯。
看到孩子的犯错,父母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惩罚,让孩子也体验一下“自作自受”的感觉,以增强他们对错误后果的认知。
父母切记惩罚并非体罚。
3.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一千个孩子,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
孩子成长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以前从未听说和见到过,面对这样情况,父母要加强学习,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找到针对性解决的办法,才会让孩子插上隐形的翅膀,越来越丰满和强大。
社会不会惯着任何人,童年不吃苦,成年定吃亏。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下得了“狠心”,舍得让孩子“吃苦”。
欢迎点赞、关注@蝈蝈讲故事,交流育儿小知识,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