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解象(6)旅游

旅游二字同源,都从“㫃(yǎn)”。

象形,在甲骨文中,像一面飘扬的旗子。竖立的部分(后来变成像"方"字)代表旗杆;旗杆顶端是一些装饰,多为羽毛, 右边的曲线(后来变成了"人")是旌旗的飘带。“游相出入者”,说的是风儿吹拂,飘带往来摆动,如一出一入的样子,所以从“入”。

㫃,成为一个通用符,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字族,旅游,就是其中两个成员。

旅  甲骨文字形

旅,旗帜底下两个人:从㫃从从,从,俱也。

《白虎通德论·三军》:以为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师二千五百人,五师为一军,六师一万五千人也。5×5×4×5=500,所以一个旅五百人。

可能军垦农场是仿照古代军旅的设置,以军事建制组织农事。“欲其恩足相恤,义足相救,服容相别,音声相识。引伸为凡众之称。”

从㫃从从。从㫃者,竖起一面旌旗,大家都看得见。从从者,俱也,众人跟从而来之意。众人聚集在旌旗之下,这就是旅。

游  甲骨文字形

游,从㫃从汓。省作斿。斿,古同旒,或作旈, 古代旌旗上的飘带。

游,旌旗之流也。流,旌旗的飘带像水流动的样子,所以称为“流”。如流苏。

不同的旌旗装饰不同数量的飘带:大常十有二游,旂九游,旟七游,旗六游,旐四游。这些不同数量飘带的旌旗,按《周礼》适合不同等级的人:大常,是指古代天子祭天的旗帜,旗上画日月,以象征天,并且饰以十二条飘带;上公建旂,九游;侯伯七游;子男五游;还有孤卿建旜,大夫士建物。其游各視其命之數,就是说飘带多少都按照身份等级而定。

游亦曰旓,杨雄赋有此字,大人赋作髾游,周礼省作斿。引伸为凡垂流之称,又引伸为出游、嬉游,俗作遊。

遊,古文游。从辵者,流行之义也;游,从㜽者,汓省声也。三点水换成走之底,表示从容行走。

旅游,众人聚集在一起,迈开脚步去行走。

别忘了,跟着导游的旗帜走!

为您链接

汉字解象(5)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