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做女人难,特别是中年女人。
从生完孩子开始,许多人腰间的赘肉连带妊娠纹如同商量好了一般齐上阵,怎么减都甩不掉。
实际上,身材上的痛,中年男人只多不少。
过了三十,一旦在身材上稍有忽视,体型就会从年轻时“倒三角”急速升级为“圆柱体”。
前不久社长发现,电影《狗眼看人心》中,四十多岁的黄磊,“枣核型”的肚子就显得尤其“辣眼睛”。
演对手戏的闫妮也嫌弃吐槽:“瞧你那肚子。”
倒是有些观众“倍感亲切”:接受现实吧,你以后老公可能也会这样……
但别忘了,这可是黄磊啊。
当年《人间四月天》中,他饰演的诗人徐志摩,迷倒了多少观众?
精致的脸、温文尔雅的姿态,通身的古典文人气质。
一抬头,就能让人动情。
《我想我是海》《似水年华》MV中的那个深情少年。
不仅让屏幕外女观众“想嫁”,连高晓松都感叹:
“黄磊当年有多帅?我经常看黄磊的脸都看呆了”
如今提起黄磊,更多人想到的,是围在灶台旁忙碌的家庭煮夫“黄小厨”。
荧屏上的他,已经是一个“灵活的胖子”了。
不再关注形象,乱着头发,穿着拖鞋大裤衩就开始干活。
岁月不饶人,中年男人的体重,往往也和年龄阅历的增长保持着“神同步”。
如网友所说,“黄磊的大肚子”,才是中年男人的现实。
1
不是每个中年人,都能活成木村拓哉
相比于对女性身材的苛责,大众对于男性变胖,一直更宽容一些。
大肚腩和双下巴,似乎才是中年男人的“标配”。
这就让有些男明星,刚步入中年,就忍不住“放飞自我”了。
奥斯卡影帝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年轻时,是万人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而现在……
也好,平平淡淡才是真。
喜剧演员沈腾年轻时,有“军艺校草”之称,完全可以凭颜值吃饭。
早年作品走的也是“偶像派”路线;
到了中年,大肚子遮都遮不住。
“满脸褶子”,和当年相比,仿佛换了一个人。
《武林外传》中饰演白展堂的沙溢,当年也是长发飘飘的俊美青年。
如今,哪怕穿上一样的戏服,也让人不敢相认。
还有周杰伦。
年轻时,他唱着“我轻轻地尝一口这香浓的诱惑”,外表和歌喉对粉丝都是“轰炸”。
只是当时社长以为,他唱的是爱人;
后来才知道,他唱的是奶茶。
当然,身材管理上的大溃败,还没步入中年的新生代也逃不开。
前段时间在《向往的生活》中,彭昱畅的胖脸,足足被嘲讽了几个月。
从一开始的“360°无死角”变成了现在的“360°无棱角”。
减肥之前的毛不易,也常常因为微挺的小肚腩,和圆润的脸庞上热搜。
留了长发的吴亦凡上综艺,被眼尖的观众一眼看出“胖了”;
不是每个人,都能活成言承旭和木村拓哉,越来越多的男明星,正在向“黄磊们”靠拢。
那边明星在偷偷长肉,这边为了生活奔波的普通人自然也“不甘落后”。
2014年颁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全国男性公民在30——50岁的中年阶段体重最高。
腰围最大的年纪,则集中在45——55岁。
中年大叔,肚子变大、体重渐增,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项针对福建居民的十年检测报告也显示,男性腰围增长最明显的时段,集中在30——40岁的中年时期,远超其他年龄。
步入中年,肚子说胖就胖,一点缓冲都不给。
到底是什么神奇力量,让全世界的中年人都能胖成这样?
2
中年男性,到底是怎么长胖的
很多人不明白,自己生活习惯跟二十多岁时几乎一样,工作还是那份工作,饭量还是那个饭量……
怎么身材就变“肿了”?
原因既简单,也无能为力:
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下降了。
基础代谢不同于我们每日消耗的总能量,也不等同于新陈代谢,它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
可以理解为,一个人躺着不动,维持“活着”所需要的能量。
还在长身体的儿童、青少年,基础代谢非常快,成年后,从20到30岁,基础代谢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值,这个稳定值很大程度上受遗传影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上了大学就开始胖:
吃得还跟小时候一样多,基础代谢却没小时候那么高,不长个子,只能横着“胀”了。
人过中年,不论男女,基础代谢率都会逐年下降。
一般来说,女性的基础代谢率还会稳定到40岁左右,男性的几乎是以30岁为分界线,每年平均下降1%。
有人说,我过了三十运动还不行吗?
像彭于晏一样健身当然是可以,可如果只是佛系运动,恐怕也只能安慰一下自己了。
基础代谢占了人体每日消耗能量的大约70%,所以当基础代谢明显降低,想瘦?
那你需要对待健身,像对待工作一样努力。
男到中年,基础代谢下降、脂肪堆积,跟激素也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人年轻时不刻意运动,也能怎么吃都不胖,主要靠一种性激素:睾丸酮。
睾丸酮抑制脂肪生长,促进肌肉生长,肌肉含量越高,基础代谢就越快。
相比之下,过了三十岁的男人,睾丸酮水平逐渐降低,肌肉更容易流失,脂肪更容易储存。
以上,还只是讨论了“生活方式不变”的中年男人,可惜,人到中年,不变是不可能的。
需要养家的丈夫和父亲,“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层管理者,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应酬的销售,上班在公司一坐一天、回到家想躺一天的加班族……
这些,都是中年男人的“别名”。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研究数据发现,久坐式的生活方式,跟内脏脂肪,尤其是肝脏脂肪有密切的联系。
不论年龄、种族和其他运动量,白天工作坐着不动的时间越久,内脏脂肪、腹部脂肪会越多。
运动会使人更健康,不过长期久坐的危害,并不能完全靠运动弥补回来。
一个工作中需要不断走动的服务生,可能比一个白天坐十小时、晚上健身一小时的白领健康很多。
更何况,白天工作十小时的白领,晚上大多根本没力气没时间没心情健身了。
还有更惨的——下班后的应酬。
啤酒肚,几乎是这群要应付酒桌的中年人标配。
夜宵啤酒烧烤,没事小酌两杯……有这些生活习惯的人,趁早和自己的腹肌说再见吧。
虽说酒本身的热量不高,但配酒的炸鸡、烤肉、花生可都是“热量炸弹”。
还有一种中年发福,叫幸福肥。
俗话说,人闲长指甲,心闲长头发,但不管哪种闲,最先长都是肉。
加上婚后,许多男人的心态都变成了:老婆做饭我负责吃光,结婚的男人不需要形象……
婚前可能还会关注发型、腹肌、穿衣打扮的男人,婚后根本不在乎这些。
于是乎,一批批青年才俊“前赴后继”,变成了大腹便便的家庭煮夫……
3
幸福肥、过劳肥,千万别忽视
在中国,超过30%的成年人面临超重的问题。
听任体重飙升成“严重超重”,平均会使寿命减少6到7年。
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报告称,肥胖会增加第二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关节炎以及某些癌症的发病几率。
且过多腹部脂肪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之一。
如果发现自己有胖肚子的趋势,最好及时采取措施,毕竟内脏脂肪危害大,还不好减。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证明,对于40到75周岁的男性来说,腰围越大,患肾结石的概率越高。
大肚子和男性气概也有关联。
睾酮素是保持男性特征的重要激素,低沉的声线,胡须,骨骼和肌肉的生长,无不仰仗睾酮素这位“功臣”;
男过30,腰围每增加4英寸(约合10厘米),体内睾酮素分泌减少的概率就会上升至75%。
在肚子变大之后,及时止损才是正道。
内脏脂肪,并不好减。
与皮下脂肪不同,我们并不能直接摸到内脏脂肪,你注意到时,它早已在肚子里“占山为王”了。
健身房花钱忍受酷刑,饿到两眼冒金星,都难以抚平部分中年男人日益肥胀的肚子。
这堆专挑肚子长的肥肉,到底应该怎么减?
澳大利亚纪录片《我们为什么肥胖》中,一位被诊断为第二型糖尿病的主厨,为了能够陪伴自己两岁的女儿成长,决心做出改变。
治疗以外,悉尼大学一组研究人员,仔细检查了他的身体状况,为他量身定制了减肥计划。
最终,他成功减掉了身体内37%的内脏脂肪。
第一步就是戒糖。
糖会让人上瘾,过多的糖会让人代谢紊乱,也会使肝脏超负荷运转,导致肥胖。
适度的有氧运动、结合无氧运动也会对减掉胖肚子有所帮助。
“管住嘴,迈开腿”,是永不过时的法则。
4
人到中年,需要被善待
由于工作环境、生活压力以及体质的改变,人到中年,发福很正常。
无论男女,在保持身体健康的前提下,都不该被苛责。
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放松和快乐的权利。
结束了工作,他们可以不再是某个人的偶像,不再是某个公司的员工。
他躺在家里的沙发上,享受食物给他带来的快乐。也许还会摸着年轻时没有过的肚腩,和妻子相视一笑。
黄磊就是那样。
年过四十的他,不再需要像年轻清瘦潇洒、不食人间烟火的模样。
现在的他,养儿育女,囿于厨房与爱,一身烟火气,过着向往的生活,也不是错。
他对成为“中年人”毫无异议和挣扎,早早就说过:
“43岁了,早该和青春挥手说再见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拼了二三十年,只要家人和自己都幸福健康,谁管旁人议论的那些“男人变油腻是从放弃身材管理开始”。
精致自律优雅是生活,柴米油盐幸福肥也是生活。
生活从来艰难,健康满足就好。
参考文献:
[1] 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
[2] 魏斌. 福建省城镇成年人十年体质变化分析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7.
[3] 柳叶刀.《中国2型糖尿病病因》
[4] Feldstein CA, Akopian M, Olivieri AO, et al. A comparison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to-hip ratio as indicators of hypertension risk in an urban Argentine population: A hospital-based study. Nutr Metab Cardiovasc Dis. 2005:15(4):310-Wu CH, Heshka S, Wang J, et al. Truncal fat in relation to total body fat: Influences of age, sex, ethnicity and fatness. Int J Obes (Lond). 2007;31(9):1384-91.
[5]A multi-ethnic (Caucasian (CA), African-American (AA), Hispanic-American (HA) and Asian (As)) convenience sample of 604 men and 1192 women (aged 18–96 years, body mass index 15.93–45.80 kg/m2).
Suk SH, Sacco RL, Boden-Albala B, et al. Abdominal obesity and risk of ischemic stroke: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roke Study. Stroke. 2003;34(7):1586-92.
[6]Balkau B, Deanfield JE, Després JP, et al. 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Evaluation of Abdominal Obesity (IDEA): A study of waist circumferenc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diabetes mellitus in 168,000 primary care patients in 63 countries. Circulation. 2007;116(17):19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