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对于社交与独处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评论,他说:“生活在社交人群当中必然要求人们相互迁就和忍让。因此,人们聚会的场面越大,就越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也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因此,独处,是一个成年人真正的奢侈品。
01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这样描述自己独处性情:“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个人默默地跑步,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写文章,我也不觉得煎熬,也不感到无聊。”
村上春树创作小说二十余年,从未遇到才华枯竭的尴尬境况。因此,独处是一个人最好的增值期。真正拉开你与人差距的, 恰恰就是独处的时光。
02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形: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在各种微信群中活跃着,习惯性地刷着朋友圈,时间久了,觉得百无聊赖;去参加某个聚会,最后发现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聚会结束,留下的是空虚寂寞冷;无休止的想要讨好某人,而别人只在“需要”你时才想起你。
自媒体人粥左罗,曾讲过自己的一段往事:整个2017年,他基本是零社交:从来没有出去跟同行朋友探讨过,没参加过任何形式的行业饭局,也没有公开在行业峰会上露过面。
整整一年,他把自己封闭起来,就为了做一件事:把自己前2年积累下来的写爆文、做公众号的经验整理出来,做成课程。结果,课程火了,成了全网最火的新媒体课。
他说:“我很感谢自己不知道自己还有点名气,甚至轻度不自信的那一年,因为那整个一年,我非常平静,非常安心地在做自己的事,磨练自己的手艺,不浮躁不自恋,就是日复一日地干活。”
与其浪费时间迎合别人,迎合社会,去发展一些无用的社交关系,还不如花时间与自己更好的独处,隔绝一些无所谓的社交,给自己多留一点独处的空间和时间,用于安顿自己的内心,提升自我。
03独处,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电影里的女孩十分出色,因为他的父母是瘾君子,爷爷是个违背伦理的人。因此她经常逃课,生活上不修边幅,后因为爸爸进了收容所,妈妈染上艾滋病去世而发奋读书。
她求知若渴,找到一个义务教育的学校开启了她的求学生涯。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在坐地铁时、在餐厅刷碗时、在别人睡觉时,她用两年的时间去完成别人四年的学业,最终考上了哈佛大学。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出身,我们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未来的生活。女孩在自己的哈佛路上,几经风雨,独身前行,这样的勇气不是谁都拥有的。在女孩身上,我们看到:当我们只能依靠自己时,我们才遇见了最好的自己。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如果想衡量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强大,就看他能不能一个人独处。”
一个人的成熟从学会独处开始,拒绝迎合,取悦自己,最终内心才会强大。独处,是一个成年人真正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