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每个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到达朱巴的第十一天,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初升的太阳,闪亮的露珠和叶子……每天都有新的故事,每天都是新的一天,这样就很好。
结束交接和搬迁工作后,我们放弃休息,赶紧前往医院参加工作。医院在这过去的一年中的变化还是蛮大的,中国援建朱巴教学医院改扩建项目正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原先理疗室那一块区域现在正在建门急诊楼,原先儿科和妇产科病房现在在建妇产科楼,皮肤科和内科门诊室的后面如今在建医疗队宿舍。工期规划上说,所有建设项目明年8月竣工,9月对外移交。中国援建带来的是中国速度,中国质量,中国效率和中国形象。中国工人师傅们争分夺秒,顶着烈日认真工作,在建项目一天一个样,医院里的医护人员们都十分感谢中国政府的援助,也十分自豪一年后朱巴教学医院的旧貌换新颜。医院里现在有不少安全警察和便衣警察就在建设项目附近巡逻,现在医院里不允许拍照了,可见当地有关部门对援建项目的重视。
不同于2016年战争后的萧条,如今的朱巴教学医院里又恢复了战前的热闹,车辆来来往往,行人来去匆匆,建筑车辆驶来驶去,建筑师傅随处可见,医院里几处点心铺也“应运而生”。点心铺都设在大树底下,天然的遮阳伞,人们在大树底下并排坐着。点心铺出售各类饮食,包括蛋糕、面饼、羊肉汤、红茶等。沏一杯红茶,是当地人早餐的标配,食物可以是蛋糕,可以是面饼,也可以是肉汤,这个根据个人的口味爱好自行选择。沏杯红茶过程简单,也花不了一点时间,先舀几大勺白糖到杯里,白糖可能占据杯身的二分之一,或许是三分之一,反正当地人嗜糖,糖放少了不得他们的味,他们是会有意见的。然后放入红茶茶包,市场上有卖,价格也很亲民,再放入一种树叶,树叶已经有些蔫了,低垂着“脑袋”,我问那位做茶的女士那是什么,她回答我茶叶,应该是茶叶吧。最后,从滚烫的碳火中提出铝制水壶,将滚开的热水倒入茶杯中,一番搅拌之后,一杯酸甜可口的红茶就制作完成了。红茶味酸,所以在杯中放大量的白糖也许也是为了中和红茶的酸味儿吧。点心铺生意算是蛮红火的,但是卫生条件十分堪忧,苍蝇飞来飞去,感觉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点心铺的老板娘向我介绍到她家的饮食,问我要不要来一点,我婉转的拒绝了,说我刚吃完早饭,现在还不饿。老板娘笑了笑,我也笑了笑。
南苏丹磅如今贬值的十分厉害,一美金兑南苏丹磅已经超过300了,记得两年前刚来的时候还是1:40的汇率,短短两年,南苏丹磅已经贬值的如草纸了。昨天晚上,院里的保安Joseph买了四个饼,说是“South Sudanese donuts(南苏丹甜甜圈)”,邀请我品尝一个,我还是婉拒了,对于这种制作程序不讲究的食物,肠胃不够强壮的我还是敬而远之吧。我问Joseph一餐需要吃多少个这种饼才能吃饱,他说4个,我又问他多少钱一个,他说25磅。那4个就是100磅,折合成人民币2元左右,价格还算好的。Joseph也是一个有趣的人,他很认真,我说的不仅是工作,还有学习,他是院子里少数几个每天晚上打着电筒看书的当地人,他的这种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我问他以前那几位和他一起工作的保安现在在哪,他说只有他一个人被留下来了,其他人都去其他地方工作了。我说是不是因为你工作最好,所以才留了下来,他说是的,言语之间满满的都是自豪。这让我突然想起了以前一位和他一起共事的保安,名叫Ding,他趁我们战后回国休整之时,将我们队里的羊偷偷牵回家宰了,之后我还问过他为什么偷吃我们的羊,他大言不惭的说因为他饿了。不仅如此,他还经常理直气壮的让我们给他买手机、水果、可乐等一切他感兴趣的东西,刚开始我还给过他水果和饮料,后来知道他偷吃了我们的羊之后,我再也没给他买过任何东西了。
再说回我们的工作。前两天我和队里的两名儿科医生来到新生儿病房,新生儿病房旧址如今在建新的妇产科楼,新生儿病房现在迁到以前的5病房里的儿童术后监护病房,我们找了好半天才找到。去医院交接工作那天,我和其中一名儿科医生(队长)去银行参与交接了,另一名儿科医生高侠去医院交接的,她在新生儿病房交接完之后在五队两名儿科医生的带领下在医院里转了一圈,之后就不记得新生儿病房在哪了,所以我们是一路找一路问,最后终于找到了。也不怪,医院还是蛮大的,现在到处在建楼,剩下的旧房子都是同一种风格,转完一圈之后,的确容易让人找不到北。
新生儿病房门口的风景还是不错的,有花有草有树,美人蕉傲然绽放,叫不上名的小蓝花点坠其中,在风中轻轻摇曳。新生儿病房里有空调,是坏的,有电风扇,也罢工了,所以里面十分闷热,待一会儿就汗流浃背,不得不出来透透气,舒缓舒缓。新生儿病房目前只有一位女医生,名为Alice,话不多,比较高冷,可能是因为还没和我们熟络的原因吧。Alice个头很高,1米78,我说你很高,她说“是的”,我说南苏丹朋友都很高,我个头不高,她说“是的”,我说大家都夸你很漂亮,她笑一笑,说“是的”。南苏丹人说话就是这么简洁干脆,不同于中国人的谦虚低调,他们觉得是什么就是什么,非常直接。护士Fatima就不一样了,十分热情,话也多了不少,很喜欢和我们聊天,对于我们提出的种种困惑,她也十分耐心的解答。她有10个孩子,6个男孩,4个女孩,她的第八个孩子每天都和她一起到医院来,帮忙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我向新生儿病房的医护人员们同时转达了四队两名儿科医生孟老师和胡老师的问候,他们很开心,说“中国的医生都很棒,我们都非常喜欢”。
我们每天早上8:50左右就到达病房了,到达病房就参与交班,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们一起查房。Alice医生同时还在外面的一所医院任职,所以她每次查完房,下完医嘱之后就匆匆赶到另一所医院去,剩下的都交给中国医生负责,可见她们对中国医生的信任。
昨天上午,当地的妇产科医生紧急送了一对双胞胎早产儿到新生儿病房。双胞胎体重均在1.0kg--1.2kg之间,其中一位早产儿出现呼吸困难,呈叹气样呼吸,一分钟呼吸5-8次,听诊心率50次/分,肌张力减低,原始反射消失。该新生儿刺激不哭,整体情况严重,新生儿apgar评分最多3分。考虑到患儿孕周仅有28周,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房里也没有心电监护仪,两名儿科医生孙亚西队长和高侠医生十分担心,立马采取急救,首先将新生儿放入保暖箱,立刻给予清理呼吸道,面罩气囊正压辅助通气,辅以胸外按压,十多分钟后,心率逐渐上升。幸运的是,十点钟病房里还有电,制氧机可以工作,继续鼻导管吸氧,有助于新生儿的进一步恢复。最终该新生儿生命体征较前有明显好转,心率恢复到100-110分/次。新生儿终于暂时摆脱了危险,但两名中国医生此时已是汗流浃背,成功抢救了一位新生儿,她们觉得甚是欣慰。护士Fatima一面点香熏苍蝇,一面直夸中国医生的处理很及时、恰当。医院的行政主任在此之前打电话让我和队长去一趟他的办公室,我们在抢救完新生儿之后才有时间去,我们跟他解释到刚刚发生的紧急情况和中国医生的及时处理,行政主任Maker先生甚为赞赏。
我们在工作之余首先了解了Alice医生写的病例,她的病例写的有点潦草,我们仔细研究了半天才看懂。中国人从小写字就要求纸笔要放正,可是当地人写字纸都是斜着放的,所以认他们写的字,也要把纸张稍微斜过来一点。先放一张病例单感受一下。
病例的大致内容是:姓名:Plora Milron,性别:女,体重:2.5kg,住院日期:2018.5.10,新生儿自然分娩,出生后有哭声,但有些呼吸不规则。用药:盘尼西林或氨苄西林。吃奶量可。体温37°,需辅助用氧,心肺听诊阴性。医嘱:继续用氨苄西林,继续用庆大霉素,鼓励母乳喂养,用四环素眼膏,用维k止血,观察生命体征。
当地医生的字迹看来还需时日慢慢熟悉。朱巴教学医院的新生儿病房里每天都有新生儿送来,很多都是双胞胎,他们黑黑小小的,很是可爱。但是由于营养不良,环境恶劣,医疗条件落后等一系列原因,他们中有一部分人是无法长大成人的。愿这个国家越来越好,愿每个孩子都被世界温柔以待。
201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