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半夜3.16
仅记一件事吧
今天在和主办方沟通活动座位时,后来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的可能性,但我并未说怎么办,而是其他人发表想法。前领导曾经跟我反馈,她不喜欢听问题,她希望我在提出问题后给到解决方案,否则会被当作抱怨。
这种思维方式一分为二来看,站的位置不同,态度不同,即有了不同的结果。今天算是幸运,组织者听到后认同了我说的问题可能性,另一个马上就想办法对策。这事最后变的灵活性更高轻松解决了!
而过去的前领导,不能是说她的有误,这是我们作为人性的第一反应,当听到有人反馈这个方案的问题时,条件反射就认为是被否定,接着就当作是抱怨来对待,除非这个人提出了可实操的方案,否则问题就让它存在吧!这就是最一开始的态度,假如你认可了这个风险性,邀请对方一起来优化,这个结果就升级了。
今天的另一思考其实来自于婆婆做事的反应,她提出的问题是我已经看到的问题,不断的重复问题,但却不做任何提议,这感觉真觉得此话毫无意义,再进一步,她就会不停的问怎么办怎么办,这语气就像是发生了大事,我有点反感的回应了方案,心想光着急不动手不想办法。
我开始发现她这反应是不是就是我带给前领导的体验?把问题提出,让别人想办法,得,最好不要让老板帮你想办法。否则要你干嘛?我开始理解了类似的不同反应。突然对婆婆有了一份亲近,在她焦虑的时候,我可以做些什么让她放松下来想想办法,责备只会让她更无计可施。而我可以把想到的方案以柔和的语气回应她,老人家这个年龄了,简单的说怎么做,最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