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是文艺爱情片,但是感觉更像是个寓言(这要归功于原著)。
看完电影,片中那些漂亮的镜头和音乐自然是不能忘怀,但是让我想得更多的是……
其实在这个社会上,每个人都是“捐献者”吧。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么捐的体力要么捐脑力。
我们从小到大被这个世界灌输的价值观和电影里的Hailsham所灌输的又有什么两样?
一样都是在灌输着:我们的人生价值高低取决于我们对这个社会付出/捐献的多少。
到了最后我们被这个社会压榨到老,就像电影里的一样,重要器官被捐出,所剩机体再也不能维持生命的时候,盖上白布关上灯,人活在这世界上究竟能留下什么存在过的证据呢?捐献的与受捐的人,还不是都走向一样的终点吗?所留下的不过也是虚名罢了。
“是啊,很多人都怕第一次“捐献”,不过过了那次之后也就好了,大家都是这样过来的。”
有人纠结于“为什么他们不逃走”这样的问题。我要说,如果逃了,这个故事就沦于俗套,毫无深度了。
在这么样的一个社会,除了按照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所设定的方式而活,人似乎已经找不到其他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了。
逃?又能逃到哪去呢?有时候逃避还不如接受,不如迎合大众来得简单。
TOMMY振聋发聩地嘶吼之后,Cathy对着一片原野静静流泪以后,一切还是继续进行着。就像今夜流完泪,明早还是只能继续走向学校、办公室…这些捐献的手术台。
“两个真心相爱的人,就能证明我们不仅仅只是生命体───我们也是有灵魂的,这样就能延缓“被”捐献了。”
活在这个世界上,究竟要寄希望于什么呢?
你以为真的有天堂,有救赎吗?
你以为真心地爱或是与人为善,去地狱就有“缓刑”么?
一切不过是谎言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