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家在东北黑龙江,那里幅员辽阔,物产丰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人的性格粗狂豪放,在吃的方面也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无肉不欢,无酒不欢。
但是除了酒和肉,在东北还有一种大家的喜欢吃的美食――酸汤子。
酸汤子其实是一种满族食品,满语名叫“厄其克”,也可以叫汤子,但你不能把它叫成酸汤。因为酸汤子不是汤,而是一种用玉米粉做成的面条。
制作酸汤子的用料非常讲究,一定要用秋天刚刚成熟的玉米粒。将玉米粒放在冷水的大缸中里浸泡发酵,使玉米皮自然脱落,玉米瓤沉淀,弃上层酸水取下层玉米面,再压实挤水。经过十几天的发酵挤压,挤干水的玉米面就可以用来做酸汤子了。
首先要将酸汤子面揉成团,放在沸水里滚烫十几秒钟,时间和火候决定了酸汤子的成型和口感,不可时间过长。
烫好酸汤子面后,还要再烧开一大锅水,人站在大锅前,两手合拢握住成团的酸汤子面,将面从虎口处用力挤出。
这需要高超的技术,技术好的人可以挤出一根根粗细均匀长长的面条。如果没有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的人,轻易不要尝试,因为面团会从各个手指缝里挤出来,到时候可能吃到的就不是面条,而是一个个面坨了。
煮出来的酸汤子色泽金黄,有一种酸香。这种酸不是调料赋予的强烈味道,而是玉米粉经过十几天的发酵散发的自然悠长的酸味。
也是因为发酵,煮熟的酸汤子在口感上已经没有了玉米粉原有的粗糙干硬 ,变得顺滑绵软。
用自家大酱新炸的鸡蛋酱是吃酸汤子的最佳搭档,可以干捞一碗酸汤子拌着鸡蛋酱吃,也可以和着浓稠的面汤吃。如果再配上小葱香菜,味道好到给碗饺子都不换了。
由于制作酸汤子费时费工,所以吃酸汤子在东北人家里算得上一件盛事,必定要呼朋唤友,呼儿唤女。
火炕上摆上圆桌,大人小孩都拿着大碗,从盆里捞出酸汤子再拌上鸡蛋酱,不需要炒菜,也能吃得风生水起。清香的酸味让人胃口大开,即使平时胃口小的人这时也会变成大胃王。
一盆酸汤子是不够一桌人吃的。在炕上的人吃得热闹的时候,厨房的火灶正被烧得通红,家里的大厨还在不停地往锅里挤着酸汤子。不一会大厨又端出一大盆面条,大厨还不忘招呼大家:可够吃,厨房还有呢,不够再挤!
大人们吃得汗流浃背,小孩子的屁股也在火炕上被烫的挪来挪去,就在这样热烈粗犷的家庭聚会里,一代代的东北人记住了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