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到了什么:
第一,福格行为模型这6节线上课让我学会从三个方面去分析每一个对自己有影响的或大或小的行为。这三个方面就是:动机、能力、提示,而猫姐也通过她自己的案例让我们了解到其中“动机”这一方面却是最不靠谱或者说最善变的。同时,我们也在为自己设计新习惯行为时发现,想要一个好的习惯或者积极的行为发生,就必须要把提示显化,比如设置闹钟来提示自己。但如果想避免一个不好的行为,则可以从弱化提示开始,比如把手机锁起来,或者不买零食,不看到零食……
第二,在一个行为发生的能力方面,猫姐为我们拆解了其5要素:时间、资金、体力、脑力、日程。同样猫姐用关联旧习惯和设计新习惯来拆解这5要素的作用。
第三,在这个系列课的难点环节,猫姐细拆了“既有日程(锚点)到新习惯(微行为)的养成”,里面有两个核心概念:锚点、黄金行为。而猫姐又在知识点的基础上为我们拆解了如何优化锚点(精细化锚点)以及如何把黄金行为缩小规模,这样就使得我们在想养成一个有些难度又必须实现的好习惯的时候,可以一点点将它实现,可以不再惧怕新习惯的困难。比如,我想养成每天锻炼自己写A3便签的习惯,而其对情境描写要求很高,所以我就缩小它的行为规模,就是每天写一句描写生活情境的话给猫姐看看。我还设计了每天早晨洗完脸涂完脸后,在客厅做两个俯卧撑,行为规模简单了,微小了,于是就很好实现了。
第四,就是一个很有趣,又很有激励作用的方法,就是给每一次自己的积极改变(就算很微小很细微的改变也是好改变)进行及时的庆祝,庆祝方式有很多,但要抓住关键,那就是一定要:及时、有觉察、有执行力。这里主要是指自己给自己进行庆祝,正所谓向内找乐,而不是向外寻找。(比如自己对自己说:你很棒、你又一次学会管住嘴了、你又懂的照顾自己了、你其实很优秀………或者自己拍拍自己的胸脯、自己给自己竖大拇指、自己给自己说yes……几乎都是自己内心对积极行为的觉察)
第五,就是今天学的将“概括型习惯”找出与之相关的很多“具体习惯”以帮助自己一点点在准确的时间点上去养成好习惯或克服坏习惯。比如我的:想要改掉每天吃很多零食的坏习惯(这就是概括型习惯),然后我把这个进行细分,就发现像:上午10点30时因为没事做就想吃点心,晚上8点左右因为无聊就想吃点心,中午会因为乏力或无聊或馋嘴就想买一些零食吃……这些就叫做具体的坏习惯了。而我最近其实都在这些具体细节上已经克服掉了吃零食的冲动。
我的感受:
我觉得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以及猫姐给我们设计的这6节拆解课很给力,可以说有很高的高度,但如果你真的能跟着猫姐她的节奏去听课、做练习并且总结这样循环下去的话,其实这本书你可以不用看了,因为猫姐确实已经把书里最核心的意思和方法都拆解出很落地更实用的工具了。
正所谓聪明的努力法,就是不要死啃道理或知识,而是要靠近比你优秀或比你更高效的人,去看看她是怎么学的,然后在结合自己的情况,就可以逐渐梳理出更高效的成长路径。
之前的我:
时间的大河中沉淀了细砂和宝石,学了这6节课,用了程度如何?其实我每次学都会反思的。这次也不例外,但是这次的反思更加有高度。在没有跟猫姐学这个行为模型之前,我一直都在自己摸索的,看关于习惯类的书也很多,也知道微习惯的好处,但是唯有这一次的学习之后,让我对克服坏习惯更有信心了。可以说之前自己摸索习惯的时候,感觉很凌乱,有无从下手或者无法坚持下去的无力感,但是这个行为模式的黄金行为以及锚点效应就让我改到坏习惯和重塑新习惯的思路更加清晰了。
我将要做的:
那么在学了这个新的行为模型之后,我想我可能会常用EXCEL表格来梳理自己的新习惯锚点以及黄金行为,其实跟猫姐学这个一开始我就在践行了,总是一边在心里打草稿,又一边用日记或者电脑上的EXCEL表来不断梳理和监控自己的微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