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接到他的电话,他有些兴奋地告诉她,他填了她报的那所大学。她有些懵,一时不知该作何反应,片刻后,怒从心起,带着责备问他,你这算什么,为什么不问问我。他不作声,挂掉了电话。
其实他们已经认识很久了,在初三学校分班时就被分在了一个班。到今天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已经五年的时间了。但这中间的四年对于他们两人来讲根本就是空白的。因为中考过后她上了一所好一点的高中,他上的则是稍差点的另一所。只是中途阴差阳错的,她在高二发生了意外,休学一年,而他第一年高考失利,到她的那所高中又复习一年,就这样算是又有了联系。认真说起来,除高三这一年以外,其余时间不要说她根本不记得他,他也从不会想起她。不仅谈不上感情,连交集也是断层的。
如今他这般做法,她再怎么愚笨,也看得出他的心思。因此才会感到无比疑惑,要说他喜欢她,那是肯定有的,但是到这种地步,就连她也觉得可笑,因为如果不是同学这层关系牵着,他们根本就不会有任何的联系。
但是疑惑归疑惑,志愿已经填过就没法改了。不过她心想,这是你自己的选择,跟我可半点关系没有,也不要说因为这样就会有什么改变。就这样,两人进入同一所大学。她自觉极会交际,刚开学不久,就认识了许多新同学,加入各种社团,参加各种活动,和室友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几乎要忘了他这个人了。后来大约是对大学稍稍适应些了,他开始给她发一些消息,也是不咸不淡的问候,有时会邀请她一起吃饭。大多数时候,她都不愿意回,偶尔回一两次,也是客气而疏离,对那些邀请也是不加掩饰的拒绝。他似乎也从不在意,依旧过几天发来问候,一副爱回不回的口吻。四年的时间慢慢过去,他们只在学校见过三次,一次是上课时偶尔遇到了。逢着寒暑假,他也会说要帮她买票一起回家,她则会照例回绝,他从不纠缠。四年里,他没有追过一个女生,她倒是有过一个男朋友,大她两届的学长,极有才华的男孩子,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吉他舞蹈,更是样样精通,他们甚至常常“以文会友”,一起联诗对词,有过一段十分甜蜜的日子。她想,这才是爱情的样子,明朗热烈,你侬我侬。后来学长毕业了,感情的维持越来越难。那时的她,还是一个需要被宠着惯着的小姑娘,尚不懂得生活的艰辛,几乎顺理成章地等来了学长的“必杀令”。当然是很难过的,只是难过之后,她依旧风风火火的过她的日子,上课,去图书馆,参加活动,周末爬山,有时间就去旅游,在她心里,这样的分手也是很青春的,痛快淋漓。而他,也从来不过问她的感情生活。
其实他从来没对她说过喜欢,让她以为他之所以这么久不死心,不过是没有遇到另一个合适的对象,否则,以她恋爱时一天不见学长都想要哭一场的体验来看,真的喜欢她,那么久不联系,那么久不见面,难道不会想念吗?自然是因为感情不够深,喜欢不够真。那时的她,不懂得也不相信“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他也不说。就这样,他们耗过了整个青春。
只是她从来不知道,那些看似简单的问候语,包含着他多大的勇气。也不知道,那种希望得到她的回应又不希望得到她的回应的心有多受伤,因为他知道,没有回应是正常的,回应了也是拒绝。可他也永远不会知道,她多希望他是真的喜欢她,还有她多么怕,有天他想起她时,会不可思议的地摇摇头,想不通自己为什么以前会喜欢这样一个人。不过,这已经是后来的事了,他们都已经大学毕业,各自工作,开始新的生活,她也不再倔强冷硬地回绝那些善意靠近她的人,而是学着温柔委婉的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只是她成熟后的样子,他不会看到了。他们的这一段关系,开始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痛不痒。结束也不像是结束,不喜不悲。
因为他不说,所以她不会知道她照片中的那些垂丝海棠紫藤萝和金色的腊梅旁边,后来都有了他的痕迹,因为他不说,所以她刻意地忘记了,他也是一个文采十足的男孩子。她总以为,他没有那么喜欢她。不过后来,她长大了,成熟了,才知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她一样希望任何事情都是热烈的,也知道了,那些看似冷漠不带情绪的问候语之下,掩藏着那么深刻而温柔的真心。她突然想起他曾经发过的一条短信,他说你忙归忙,什么时候有空吃个饭?此时深秋的风已经有些冷冽了,她有些恍惚的想,原来,这是电影里的词,原来他曾经的喜欢,那么的真诚。
在一个南方的城市里,大街上到处都是讨论平安夜的声音,到处都摆满了平安果,他一个人晃晃悠悠的,不愿意回到他的小屋,他看着周围的平安果,平静而绝望的想,原来我这么喜欢她。
后记:算是一段自己的亲身经历,稍加改动写了下来。我想,年少时的我们,都会犯自以为是的错,不懂得珍惜,却自以为潇洒。而那些伤人的话一旦说过,就永远不会消失。记下这段话,权作纪念,愿他,在未来的日子里被温柔相待,愿她,在未来的日子里,学会温柔地对待他人。各得其所,各自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