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①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注释
①巴:古国名,故都在今四川重庆。
名家点评
好讼之俗宜先威明,不当倚文翁之教授。此见古人投赠有主意,不若今人竞作套语。(唐云)
寻常景,写不出。钱湘灵;三联不是眼前语,他人何以道不出?查慎行:字字桃选。纪昀:起四句高调摩云,结二句不可解。(冯班)
赏析
这首赠别诗的特点在于重勉励、轻惜别之情。题中的梓州在今四川地区。诗中处处关切梓州风貌、人事,洋溢着开朗积极的情绪,格调别致,当属送别佳作。
首联诗人写出蜀地特有的山林地貌特征,气势雄伟,振奋人心。颔联接着从细处落笔,描绘了一幅山中奇景,烘托出山势奇伟秀美,巧夺天工。正如清人王士祯在《古夫于亭杂录》中所言:“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尤其首联兼具视觉听觉,宛若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场视听饕餮盛宴,意境阔大,颇具神韵,历来被认为是律诗工于发端的典范。
颈联和尾联写梓州民风和政事。“汉女”“巴人”“橦布”“芋田”,处处体现梓州风貌。唐代的梓州是少数民族聚居地,“橦布”是用橦木花织成的布,是梓州特产,当地妇女定时向官府交纳橦布作为赋税。“巴人”也指当地人,四川地区常称巴蜀之地。因梓州盛产芋,故农民又常常为了芋田打官司。颈联所描绘的是当地特色风物,同时赋税、诉讼又与使君的政事相关,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最后诗人巧用蜀地的治理的历史典故。“文翁”在汉景帝时曾任蜀郡太守,在任期间他兴办学校,推行教育,开化民风。诗人用“先贤”的事迹勉励李使君,希望他勤于政务,重振“文翁”精神,切忌倚仗先功享受清净悠闲,无所作为。
全诗写景极富画面感,意境与结构兼具,气势超拔,自然洒脱。后写与梓州相关的风物、人事、历史,极为切题,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对李使君的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