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已过,假期档几部影片中,《无双》可谓从预售期岌岌无名的无甚期待到鱼跃龙门成假期票房之首,还虏获持续走高的好评。《无双》到底怎么吸引你了?
看过影片的朋友们都知道,影片的原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一个生活在温哥华的小人物暗恋邻居美女画家,纵然父亲让其死了那条癞蛤蟆吃天鹅肉的心,规规矩矩做好个小人物,他却始终摆脱不了想体验主角C位感的内心欲望之诱惑。
很想将意淫照进现实,规矩的现实却不允许发生,怎么办?
那就构造一个假现实。通过不遵守社会良好运行的规矩,私造假币,短时间登上C位当有钱人。利用不合理手段,将女同伴改脸成曾经暗恋许就的美女画家,假装自己真的和美女画家在一起。过着自己构建出来的违法违规生活,自我感觉良好的在虚假中逍遥快活。还自我理论到,“很多时候,假的比真的好”,却始终逃不过镜花水月梦一场,注定被捕的命运。
这的确是个故事,也是个能拍片能讲出来的故事。如若按原故事发展正常拍出来,下场或许会如《李茶的姑妈》一般。不免会陷入试图让主角用训话的方式讲本就不算新鲜的道理予观众。观众会买账?
瞧瞧,五花八门的短视频网站,简单故事讲简单道理的范式,三四线观众自个儿都能上手拍了。莫说在一二线城市,被更多制作还不错的音视频包围的人群,让他们买账,那真的得花大功夫。
开心麻花将《李茶的姑妈》从话剧舞台搬上荧幕,据说是做了不少观众反应的收集及故事优化改编。其中门道就涉及到话剧舞台呈现与荧幕呈现的区别,更在坐在舞台下观众与坐在影院观众的心理预期有何不同了。权且不详细论述。
回过头来讲回《无双》,倘若其按照原故事风貌来呈现,效果一定没有如今好。
因为,观众都能预期到结果的东西,一定不是值得让他买票,让他赞叹,让他鼓掌的。
黄粱一梦的旧道理,《无双》用不算新的故事,挺出奇的呈现方式,让观众拍案叫绝。峰回路转,直到最后一刻,你才知道真正知道故事的原貌。那时候,你感叹的哪里是故事,分明就是奇妙的构思和呈现方式。
这种奇妙的体验是这样的:
一开始,我们便行走在小人物捏造的梦里。在里边感受冷冰冰的现实,体会爱情,搞清关系,摸索自己。梦里云雾缭绕,每进一步,我们都以为看到了找到了我们想看想找的东西。
神经琴弦一紧,原以为大Boss要落网了,孰料那只是梦醒时分。
原以为,醒了就能找出真相。但不是你找的真相,而是真相找的你。不如你所料,你才会拍案叫绝。
出了影院,才想,原来如此。事后理一理故事线,才发现,原来走在梦境里,每一个突兀,却不告诉我们为什么的动作,实际是真动作。
例如:
前来警局的阮文小姐,居然会对李问和她在一起的曾经如此感兴趣。警官都听不下去了,她却意犹未尽。这个端倪,实则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个阮文和李问故事里的阮文,不是一个人。否则,在这么关键的场合,她怎会愿意耗费如此长的时间听一个她亲身经历过的芝麻琐事。而这里,也恰恰是,李问稳定假阮文情绪,试图让她坚定带他出去的戏码。
例如:
李问转押车上盯着后视镜使劲看的动作,特意给了女警官镜头,问他有什么问题。先前看似乎是个奇怪的呈现,但最后李问给警方描述的假故事主角被证身份后才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在转押车上,李问老早就在构思那个假故事,在为这个假故事找个主角形象,这个主角形象正是他死盯着看的,开转押车的小警员。
例如:
女警官问阮文小姐,如果她当时真的喜欢李问的话,又怎么会接受骆先生呢?这个假的阮小姐似乎已经被李问洗脑到自己都不知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能对这个一直遵从内心对加拿大督察久久难忘的女警官撒了个她自己都不相信的谎。在说这段话时,如果真的无所谓,假阮文自然不可能这么激动。她很激动,也只能说明,她不是画家口中的阮文。
例如:
为什么会有香港女警官与加拿大警官那场没开始便结束的恋情,看似与整部影片没什么关系。其实不是,女警官和假阮文心中都有真感情,所以才放不下。正因假阮文放不下,所以才有她内心始终无法接受李问的“有很多时候,假的比真的好”的谬论,所以才有她最后自行了断了自己和李问。用自己的方式,让双方真正在一起。
影片还有很多看似无用实则贯穿一整条故事呈现线条的镜头,让人回过头来看,不得不赞叹。如此精彩的呈现才真是无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