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朋友,大家早上好。
今天是2017年2月24日,星期五。
这几天咱们一直在分析巨婴的行为
以及巨婴是如何形成的。
我们相信每一个成年人都不希望—
自己的孩子将来长大之后仍然是一个巨婴。
所以,带着这个愿景,
今天咱们讨论有关于孩子的教育方式的问题。
前几期的节目咱们简单的说过应试教育。
应试教育的结果:
就是要培养孩子满足别人的要求。
于是培养出了一批批,
像橡皮泥一样可塑的,
以满足别人标准为思维取向的学生。
所以,孩子在学校要有各种各样的规矩。
坐坐直,小手背背后。
回答问题要举手,
老师是孩子们的上帝,
掌握绝对话语权。
所以听话哲学,是中国式教育的核心。
并且,听话哲学深入无数国人内心,
每一个中国家长或者老师夸孩子时,
“听话”和“乖”这两个词根本不可避免。
听话哲学,有不合理之处:
一直被要求听话的孩子,
他的精神生命正逐渐被扼杀。
他正在逐步学会
以他人的评判来实现自我的评判。
也有其合理之处:
若孩子不听话,
那些中国家长就会觉得生不如死。
因为在中国家长的心理,
孩子不听话=孩子堕落了。
虽然绝大多是家长们看到的现象是:
堕落的孩子没有听父母老师的话。
但那不是真相,
事实的情况是:
那些优秀的孩子也不是
每一句话都按照父母和老师的指令去做的。
那些失败的孩子也不是
对老师父母的每一句话全部都置若罔闻的。
甚至,那些失败的孩子
可能更听父母和老师的话,
因为他们把父母老师的每一句
批评和指责都深深的刻在了心上。
在这里,有一句很残酷的话不得不说。
那就是任何一个社会,
包括人们想象中的完美社会。
都一定会有社会分工的。
都肯定需要大量的、可塑性高的、
容易被管理和带领的基层工作人员。
所以,应试教育是极其有必要的方式。
在这个社会上的一部分人,
他们需要接受独立思考的训练。
对于这些将来要思考重要问题的人来说,
他们要学习的,
更多的是如何建立起健康的自我人格。
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极其有必要。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不同的教育方式的最大最大的区别就是:
是否培养出了孩子的自我意识。
在每一个个人成长中,
核心自我的诞生,
是一个超级里程碑。
核心自我诞生前,
每个人像是环境的响应物。
譬如,你对别人的评价超在意,
似乎别人的评价定义了你是谁,
你会极力调整自己,
以争取做到该环境内的最好。
这种时候,你是没有自由度的,
别人的评价,会极大左右着你。
前面咱们说过了,
你有这样的想法一点都不稀奇。
你绝对不是唯一一个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你我都是一样的教育方式,
反复强化出来的思维习惯。
千万别自责。
别说是咱们被传统思维习惯带领了几十年的人。
就连我家的三年级的小学生。
现在都养成了以别人的评判为核心价值的习惯。
我家孩子不是搞了一个喜马拉雅的语音专栏,
这两个月天天练习讲科学知识嘛。
前几天他兴冲冲跑去和老师说了,
说他在搞喜马拉雅,在自己做节目。
老师当时可能在忙,就轻描淡写的说:
好,继续努力,加油。
没想到,就这个评价孩子都很失望。
小嘴都撅着回来了。
回来做事情的热情也衰减了很多。
渴望被认可,渴望被鼓励。
这不就是咱们当年都走过的道路吗。
应试教育是无法培养出一个人的核心自我的。
虽然我们总强调锤炼认知能力的重要性,
但必须得说,
核心自我的形成,
总是取决于一个人与周围关系的质量。
若有一个温暖且能良性互动的稳定关系,
你会感觉到,心灵在迅速成长。
突然一天,你发现,
自己不再被外在环境中的苛刻评价所左右,
那就意味着,
你终于有了自我。
所以实话实说,
一个人的生存环境对他的成长真的太重要了。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里面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一旦核心自我诞生了,
环境的变化,
还会激发你的反应,
但不再能动摇你的根基。
由此,你有了从环境中跳出来的
观察的能力与一份从容。
美国著名的精神分析教授
科胡特曾经写了一本很出名的心理学著作:
《自体的重建》。
在他的著作里面有一段话
很好地描绘了核心自我:
在情绪的惊涛骇浪中,
有一个核心自我稳稳地站在那里。
它会摇晃,摇晃是一种呼应,
但只摇晃,根基不被动摇。
多么美的一种能量啊。
既然核心自我这么重要,
那么咱们总结一下培养核心自我的流程:
首先必须说的是:
温暖、互动的家庭成员的关系最重要。
其次重要的是以下三条定律:
第一条:
每个个体必须有自己负责的意识,
而不是依赖,
依赖必导致过度要求、抱怨和攻击。
第二条:
核心自我的建立,
最初必须建立在:我是好的。
这种感觉之上。
这种“我是好的”的自恋感是一种凝聚力,
可以将关于自我的各种信息凝聚在一起。
可以说,这种自恋是一种向心力。
第三条:
基本的控制感也很重要。
我们只会将自己能掌控的信息,
和自我粘在一起。
如不能掌控的,我们倾向于切割和分离。
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来说。
一旦“我是好的”这种感觉攒得够多,
核心自我得以建立后,
我们就有了这种感觉:
形势无论怎么发展,
我都相信自己能掌控局势。
此后,自我就可以比较轻松地扩展。
那些绝对不能接受批评的人,
是因为“我是好的”这种基本自恋没有形成,
所以一点点“你是坏的”
的信息就可能让他的自我破碎。
其实啊,核心自我的养育方式,
说白了就是:父母允许孩子做自己,
允许孩子的能量,
以孩子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这样,孩子的内在就有非常牢靠的一个内核。
相反,如果父母要求孩子听话,
那么孩子就不可能有这样一个内核在,
核心自我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
并且,既然父母老师的话决定着孩子是谁,
那么自然,
孩子在长大后也会特别在意别人的话,
所以别人的话就如同惊涛骇浪一样,
可以引起孩子极大的反应。
这也可以解释,当今文化下,
为什么我们那么容易在乎别人的话,
因为听话教育会让我们——
普遍形不成核心自我。
病态共生的亲子关系,
的确常有这种意味:
如果孩子太听话,
孩子就被杀死了;
因为他没了自我。
但若孩子不听话,
父母就想死。
第一是因为,
有了话语权不好使,无法接受。
第二是因为,
他们无法忍受孩子的独立。
因为他们本人就是巨婴,
他们必须培养出巨婴。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发明了
“不含敌意的坚决”一词,
他讲的是父母如何拒绝孩子的依赖的要求,
也包括孩子想与父母共生的动力。
其意思是:
父母坚决地拒绝孩子,但无敌意。
没有任何批判,我不会说你是错的;
更不会说我因此就不要你了;
想脱离听话哲学的中国孩子,
也可用此策略对抗父母:
我不听话,并不意味着我恨你;
也不意味着我不爱你;
只是,我是我,你是你。
一方面坚决地对父母的意志说不,
同时又对父母传递爱意。
但这个策略,
估计只有很成熟的大孩子才能做到,
若想真正消除病态共生带来的家庭教育悲剧,
父母必须觉醒。
必须意识到不同的教育方式
给孩子将来带来的巨大的结果上的不同。
好了各位亲爱的朋友,时间过得真快。
又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了。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此致敬礼
你最真诚的朋友 陈楚
2017年2月24日 清晨
本周礼品的靓照,
是不是很酷!
《巨婴国》送给每位幸运的朋友!
如果你喜欢这份礼品,
尽可能多的发表你的留言吧。
没关注的朋友请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chenjiming9)!
很可能最幸运的人就是你哦!
阅读原文: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QyMTY1NQ==&mid=2247484655&idx=1&sn=5b4741f683683d13a620f1afc18efacc&scene=0#wechat_re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