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敲完文章的最后一个字,小尤只觉得自己已经头昏眼花,脑子里一团浆糊了。看了看字数,也就一千七多百字而已,什么时候这点字就让她难成这样了?看了看时间,原本一个小时多一点就能完成的篇幅愣是用了两个小时,被低下的效率搞得心力交瘁。
发生了什么事?她怎么突然“武功”倒退了这么多?小尤不得不开始总结拖慢她手速的原因,对,是手速,完成一篇文章不仅要有通畅的思路,还要有匹配的手速,而她刚刚就是因为手速跟不上思路的运转,总是被打断,从而一步慢,步步慢,把原本构思好的思路也搞得七零八落,双双跌下泥潭,在里面不停挣扎。
回想起自己刚才打字的状态,小尤不得不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刚开始打一行字,停两三下,然后是打五六个字就要修修改改,到最后,每个字都几乎无法一次就敲打出来,要反复返工,为此,她不得不启动效率更慢的拼音输入法,因为她已经脑子不够用到想不出要打的字具体是怎么写的了。这就是五笔字输入法被人诟病的最大缺点,也是无法大面积推广的原因,如果不知道字怎么写,是打不出字的,所以现在的五笔字输入法都是五笔与拼音结合,这样就避免了打不出字时来回切换的麻烦。
还有些字连拼音都救不了场的,可能是字库的原因,五笔打不出这个字,而她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无奈之下,小尤不得不求助于手写,也是离了大谱了,五笔和拼音找不到的字,手写可以,每个输入法软件间的字库也存在差异。
其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很多看似很厉害的事,对本人来说,无他,但手熟尔。放在小尤这里就是好久没有打字了,多久?也就半个月吧。在过年的长假里,她虽然依然坚持了每日更文,但用的是语音输入法,每天睁开眼睛,打开手机,睡在被窝里就能完成,没必要大冬天爬起来,坐在桌子前,冷着一双手,啪啪打字。不出几天,小尤发现她以前用得不太顺手的语音输入法已经变的得心应手了。
不得不说,语音输入法确实比手打输入法有优势,只要能把脑子里组好的思路顺畅地用嘴巴表达出来,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文章。当然,因为语音输入法还没有十分完善,常常会打出错的字,但在校对时或是在断句时修改过来,不用花费多少工夫,肯定比手打时手误输错字再重打,或是选字来的节省时间。
人一旦习惯了用更省时省力的方法来做一件事,就很难回复到以前的状态,就像习惯了用电脑打字,就疏于用笔写字,不仅是字写得形如狗爬,而且提笔忘字,甚至到最后彻底忘记有些字是怎么写的了。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是不是被人常常诟病的懒惰才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一大原因,因为懒,人类不断找寻偷懒的办法,因为懒,人类创造更便利的工具,因为懒,人类让工具代替自己工作。那到最后,因为懒,人类会不会被自己创造的工作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