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想要不焦虑吗,那我们就开始学会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吧!”
01
最近我看到了一句话:“一个阶段只做一件事。”
曾经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说过一个他成功的方法:找一个时间列出最近半年需要做到的五件事,排列一下时间顺序和重要性。然后划去后四件事,只做第一件事情。无论怎样,他都只做第一件事情。
我们来举一个我们自己的例子,我想要在学习的时候,雕刻自己的身材。想要能期末拿个好成绩也想要有肌肉;或者,我想要在学习的时候,把自己的爱好培养到很优秀很厉害很专业的程度;再或者,我想要在每天八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的工作之余,早起、护肤、健康饮食、泡脚、看书等等。
其实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是需要我们依靠“自律”才能做到的。而“自律”是什么,是需要人专门费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的行为。
我们可以想想,自己是不是制定过计划。要在一段时间内早起,运动,做健康的餐食,工作。然而当一天的忙碌下来,我们已然累到在沙发里。除开前几天的新鲜感,我们没有力量或者心思去健身。甚至,我们会把准备去健身,健身这项本来给你带来好处的东西厌恶化,反感它。
我们总是在工作学习之余去做一些需要我们从新建成的习惯,当精力不够时最初的困难期会给你很大的挫败感。
一个人的精力我们都知道是固定的,是有最大值的。
如果同时维持好几件事情需要所谓“自律”才能做到的事,那么人的精力是不够的,一定会被消耗殆尽。
同时,这个时期你的精力是不满足这些事情的,甚至多个需要“自律”的事件叠加会让你感到特别累,特别焦虑。
然后你会处于长时间的担心中,担心事情是否没做好,担心今天又没完成某个需要“自律”才能做的事,然后谴责自己。如此反复。
而培养一个好习惯或者爱好就像建房子,最初你需要设计,需要搭建钢架。这是最难的部分,将最难的部分用一段专注的时期度过,而后当他成为习惯或你不再为最初的基础而烦恼时,只需要为你的房子添砖加瓦
会容易太多太多,习惯也会很容易地坚持下来。
02
你想要学习同时健身,又苦恼于如何坚持。
不如咱们这样,在一个学期时或一个工作阶段,先好好认真完成你的学业工作。在学习工作之余去做些想做的运动或者娱乐,保持健康。
到了假期,那么这个假期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健身,同时不要想假期学习,不管其他任何事,在假期认真只做健身。
突破最初艰难的新手期同时又养成了一种习惯,在后续学习和工作中,你并不需要耗费过多的精力去建设它,你只需要添砖加瓦就行。
03
现在的人为什么没有以前的人快乐,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以前的人只有一件事需要做好,比如单纯地认真上班或单纯地认真学习或单纯地照顾家庭。
而现在的媒体无时无刻不告诉你,你利用碎片时间去提升自己,你要健身,你要工作的同时学习,你要学习的同时健身减肥。这样你才有可能超越别人成为厉害的那个人,才能月薪过万,买车买房。你才是成功的。
现代自媒体其中两个弊端就是:1.信息量过大,2.个人生活的好坏被单纯用点赞和曝光量来评判或由不同人生的人来评判。
我们看见了不同的人生,也被这样绚丽多彩的人生吸引着。但是标准开始有了一种固化。
就如同我们以前听说谁出版了一本书就是很厉害的人物,所以我们将评判一个人写作的好坏变成了简单的是否出版了书,而不去关注书本身的质量。
于是市面上的书越来越泛滥,我们阅读时只感到了空虚。而真正的好书依旧只是那些经典。
关于被他人在你的生活片段下评论你的人生,你的做法。
我一直有个问题,他们过着与你完全不同的人生,经历着与你完全不同的事。他们又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评判你的人生的好坏呢。
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基本社会道德,好与坏不是在于你的本心吗?
04
三水先生说:“确实,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精力是一种能量守恒。”
也许刚刚只看到了它被消耗的一面,吃饭是,睡觉是,包括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但学习所得的知识,工作所得的收获,又都在给我们充能。
自律没有标准,没有以谁那样的日常安排为标杆,不过是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事。
关于评判,无需在意。不去关注也不去评论。
人生是守恒的,万物皆守恒。
此刻的消耗必会有彼时的收获。所以无需担心,无需多疑,“走路”就行。
人生几十年,不必执着于每一秒,你有很多的时间去完成你要做到事。同时,我们当然要珍惜时光,不负每一份光阴。
所以请不要焦虑,走好你这个阶段需要做到的事,走好你脚下的每一步。不去思考未来会有多少风浪,也不要将未来的繁华安置于现在。保守你现在的本心,去认真做好你规划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