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甚至出现了共享女友,这其中共享单车可以说是独领风骚的先驱者和鹤立鸡群的佼佼者。
但光鲜的背后,也产生了许多发展中的问题。
在广州,仅在8月14日至20日短短一周的时间内,累计发现15宗新车投放行为并给予及时制止,同时,还发现各企业在现场秩序管理中普遍存在“车辆扎堆停放、乱停放阻碍通行,响应处置不及时”三大软肋;在上海,一位骑着ofo共享单车的11岁小学生不幸被大巴碾压身亡。
“高歌猛进”的共享单车,近期被有关部门“猛踩刹车”。广州、郑州、南京、上海相继对新车投放说“不”,南京甚至还要求所有共享单车上牌,已清拖单车累计已达三四万辆。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管多么不受‘待见’,都改变不了绿色共享单车给市民带来的巨大便利。共享单车通过“互联网+自行车”,与地铁、公交一道,融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日换手率多达四五次,已是公共交通的有力支撑。据统计,南京网租自行车半年扩容50多万辆,注册用户685万人次,每天骑行人次超过200万,足见这种交通新业态的蓬勃生命力和受欢迎程度。
与其费心费力地清拖单车、找场地存车,为何不能就地归置整齐呢?共享单车其实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城市在道路规划管理、社会治理整治方面的许多短处。
发展中的问题也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有效解决。让共享单车健康发展,需要补齐城市管理和治理短板,更需协力齐心共谋共治,树牢服务意识,提升公民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公众出行需求、有效解决城市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