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陪着我家小朋友一起参加了杭州市下城区举办的少儿棋艺大赛,儿子选择的比赛项目是中国象棋。比赛开始前,我问儿子感觉怎样?儿子声音响亮的跟我说,今天自己有信心肯定能赢,果不其然,不到二十分钟他就蹦蹦跳跳的向我扑来说:“妈妈,我赢啦,我用马后炮布阵,然后用車将了他的老将”。连续两周,几轮比赛下来,他最终取得了幼儿组全区第二名的成绩。
听到这里我的内心一阵欣喜,六岁的小家伙都知道排兵布阵啦,当然这也归功于爸爸的引导和他自己的爱好。这不由得让我想起给他讲解楚河汉界的故事,我问道:“刘邦和项羽你更喜欢哪个?儿子回答道:“喜欢刘邦,因为他会带兵打仗很会用人”,我会心一笑,默不作声,心想这小家伙儿真可爱着呢。这些三国人物故事,古代神话故事,成语墨讲堂,便也成了他的最爱,而这些竟也成了我们的家庭背景声。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发挥自己所长,投其所好。作为爸爸妈妈的我们只需做好引导和有效的陪伴,不过多干涉他的自由和想象,尊重孩子的思想,充分培养他独立思考的健全人格和裁决判断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孩子来到世间,都是一个天真无邪的独立存在的个体,而在其后天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变化,变成我们想象中的喜欢或不习惯的模样。究其原因更多是由原生家庭中父母对子女的影响过大,由于意识层面中父母的认知水平限度,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对子女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以至于在他成长中逐渐影响着他的价值观形成和判断。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自古以来,人们的娱乐方式数不胜数,有人喜好打麻将,有人喜好玩纸牌,有人喜欢下棋,有人喜欢阅读、旅行,虽都是娱乐或消遣的方式,可选择之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富贵的人什么苦都不能吃,就是能吃学习的苦,平庸的人什么苦都能吃,就是不能吃学习的苦。阅读虽不能改变我们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我们生命的厚度和广度,阅读虽不能改变我们生命的起点,但可以改变生命的方向和终点。记得每次在临睡前的时候儿子都会抱着诺大的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册走到我面前,让我给他讲解关于大洋彼岸国家发生的年代记事和逸闻趣事,遇到大人也不懂的问题时,他总是会说:“妈妈,快帮我查下百度吧”,通过这样的互动问答方式,在儿子的启蒙教育阶段我在他的心中种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一双看世界的眼睛,期待着能开出美好的生命之花”。人生如棋,旗开得胜,和儿子一起读书、旅行,看世界。因为我深深地知道只有看过世界的人,才会有世界观,快乐做人,简单做事,培养孩子良好的为人处世道德行为准则,为他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人常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是补充学习型人才还是消耗怠工型,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生活学习环境,树立了什么样的榜样力量,在日积月累中这些都会折射到孩子的教育成长和性格本能反应上。正因如此,才有了古人的每日三省吾身和孟母三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而父母的觉醒便也成了永恒的话题!
孩子的世界是天真无邪富于想象的,当儿子的第一副完整作品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画面感十足,我颇为感慨,每一位孩童都有着通透的内心和明亮的眼睛,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孩子的喜好和内心变化,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缺点,给予正确的引导和修正,每一位孩子都是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苗,在经历风吹日晒雨淋的自然环境下,父母的呵护、关心和陪伴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水份和养料。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生该如何开始,又该如何体现价值。一切从娃娃抓起,教他以善良刚毅的品德做人,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处事,感恩他人、接纳自己,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个细节,用画笔描绘出自己生命的美好蓝图,寻找到生命中的那束光,帮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