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者优势》是
2008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玛蒂·莱利。本书副题是"如何在外向的世界中获得成功"。
你是内向型性格吗?内向是天生的吗?作为一个内向者,你有什么特别的优势,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你克服在职场、生活中的不适应?
作为一个内向者,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话:
“你这样不行啊,要活泼一点,不然怎么交朋友?怎么找工作?”
“你怎么老是宅在家里,要多出去走走。”
对于内向者来说,这些“善意的劝说”是不是很熟悉?
在这个由外向者主导的世界里,内向被视为一种“次等性格”,常常被等同于“孤僻、社交困难、不善言辞”,在工作中更是饱受质疑:一个连话都很少讲的人怎么和同事、上司好好沟通?怎么去领导下属?从小到大,内向者都被这样的偏见包围着,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担心:内向者是不是不好找工作?被淘汰怎么办?但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1921年的《心理类型学》中提出了外向和内向的概念。
外向的人神经比较不敏感,需要较大的刺激才能进入兴奋状态。因此外向者需要通过人际交往这种强刺激来获取能量,在人多的地方格外活跃。
而内向的人神经敏感,一点点刺激就足够到达一个兴奋状态,所以,内向者喜欢一个人做事,没有打扰的时候精神好,效率高。嘈杂的社交活动常常会让内向者感到疲惫,需要马上独处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能量。
所以,内向和外向只是生理构造不同导致的获取能量的方式不同,乐于从事的活动不同,并没有优劣之分。
《内向性格的竞争力》一书的作者苏珊·凯恩在TED演讲的提到:调查显示,世界上70%以上的成功者其实是性格内向的人,爱因斯坦、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斯皮尔伯格、村上春树……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成功人士都是内向者。
所以,因社会对内向的偏见而饱受痛楚的内向者们,大可以无视那些“忠告”,用事实给自己更多坚持自我的信心和底气。
我们来看一下人们对性格的误区,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第一,社会交往中,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加平易近人,会有更多的朋友。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只是内外向者的交朋友方式不同。相比较下,外向者更喜欢迅速结交新朋友,看上去善结交、人脉广,但知心朋友也是屈指可数;
而内向者呢,不喜欢“社交寒暄”的场面话,更愿意和他人进行更有深度的真诚对话,反而能得到更加深厚和可靠的友谊。
第二,内向者的贯彻力不如外向者。
我们通常以为执行力、贯彻力都特别强的一定是和乔布斯、克林顿等外向领导者,他们拥有激励他人的能力,能够借此建立和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
但是,具有权力意识的内向者,比如奥巴马则会用另一种方式,创造和保障他的影响力:清晰的战略、坚强的意志、对目标的专注力,以及为自己建立忠诚和信任的能力。
第三,内向者和外向者无法和谐相处。
如果有两个人,工作的时候,一个侃侃而谈,一个沉默不语;休息的时候,一个酒吧放松,一个咖啡馆里读书,想像一下,这样性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是不是真的无法相处。
但事实是:内向者和外向者可以彼此互补。内向者可以用安静和富有同理心的方式,帮助情绪激动的外向者更加轻松地谈话;而外向者可以鼓励向内者勇敢地行动一次,争取自己的目标。内向者可以提醒外向者注意风险,外向者可以鼓励内向者更好的展示自己。所以,如果内向者和外向者共同努力,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第四,内向还是外向,会根据不同情况改变
有时候,一个内向的人会成为派对的主角,一个外向的人也会为了某个题目而埋头书海中,他们会做出完全和自己性格相反的行为。
事实是:固定的性格特征并没有改变,只要有机会,我们便会无意识地寻找适合自己性格特征的场合。
内向者不擅长社交和活跃气氛,但却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
1、内向性格的人创造力更强
内向的人在孤独的时候有稳定的能量流,他们不会感到虚弱和无聊。这种优势是想整天参加聚会的外向者无法比拟的。
2、内向性格的人想象力更丰富
内向的人天生敏感,所以他们很容易和别人产生共鸣,这让他们有更疯狂的想象力。
3、内向性格的人更善于倾听
在有效沟通的过程中,倾听比表达更难,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表达,而内向的人在一对一的沟通中会有更强的说服力。统计数据显示,最好的销售人员都是内向的,他们的技能不是为自己说话,而是让顾客说他们只是在扮演倾听的角色,让顾客感到自己被重视和理解。这样,信任自然产生,交易自然结束。
4、内向性格更容易在一个领域长期保持关注
长期关注是在某个领域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内向的人通常会深入思考,而不是追求广度。这使他们能够持续关注一个话题,这使他们更容易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相信每个内向者或多或少都做过想要让自己变外向的尝试,但是绝大部分都失败了。内向者没有必要做这些让自己感到疲惫的改变,而是应该专注于发挥自己的优势。
熙桓心语:在《内向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外在的安静可帮助内向者获得内在的安静。”尤其是在进行高强度的脑力活动时,内向者尤其需要外在的安静来发挥自己善于分析、深度思考的优势,变得更有创意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