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1850)有这样一幅墨迹:
竹露煎茶松风挥麈zhǔ,桐云读画蕉雨谭诗。
林则徐先生对欧阳询、米芾用功颇深,书法功底扎实,更加之学养深厚、识见高远,片纸只字,皆有非凡气象。这一联单论书法,水平也不在“翁刘梁王”等大师之下。
下面我们看文字。
“竹露煎茶”是说——煎好茶,用好水,“竹露”不仅带有竹子的清香、还蕴含着竹子的气节;
“松风挥麈”是说—— 在阵阵松风中与朋友“挥麈”论道,甭提有多惬意了。
这里的“麈zhǔ”,是魏晋名士清谈时的常用道具。《世说新语》中有这样一则:
客问乐令“旨不至”者,乐亦不复剖析文句,直以麈尾柄确几曰:“至不?”客曰:“至!”乐因又举麈尾曰:“若至者,那得去?”于是客乃悟服。乐辞约而旨达,皆此类。
这一段真可谓高人过招、点到为止,一般人听了,根本不知所云。所谓魏晋清谈,于此可见一斑(这段话的意思,有兴趣的朋友可自行上网查阅)。
“麈zhǔ”就是麈尾,也叫拂尘。有人说这玩意像鸡毛掸子一样,能清扫座椅;也有人说南方(东晋南渡后,北方的世家大族大都迁徙到江南了)蚊子多,这个可以驱蚊。但这些具体功能估计都不重要,关键是拿上这个,才够清谈高士的“大腕范儿”,就像后世的书生,不管冬夏都拿把折扇一样。
下图中人物手里拿的,就是这个麈尾。
“桐云读画蕉雨谭诗”,是说——在梧桐树荫下品书赏画,在芭蕉雨声中论文谈诗,也是我生活的重要内容。
这里的“桐云”,指的是梧桐树的树荫,而不是梧桐树顶上的云彩。提到梧桐树,大家自然会想到凤凰;作者这里说“桐云”,就是在暗示自己不是凡夫俗子。前人以“桐荫高士”为题材的画很多,比如张大千先生这一幅,寥寥几笔,清介高士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这里的“谭”,本义是“深入交谈”,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菜根谭》、《天方夜谭》。谈诗嘛,关键在推敲诗意的微妙之处,当然需要“深入交谈”了。
大家看这一联,16个字中有12个名词、4个动词。“露”是“竹露”,“风”是“松风”,“云”是“桐云”,“雨”是“蕉雨”;“茶”要“煎”,“麈”要“挥”,“画”要“读”,“诗”要“谭”。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中有一段说得好: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茶令人爽,琴令人寂,棋令人闲,剑令人侠,杖令人轻,麈令人雅,月令人清,竹令人冷,花令人韵,石令人隽,雪令人旷,僧令人淡,蒲团令人野,美人令人怜,山水令人奇,书史令人博,金石鼎彝令人古。
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精致、优雅、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