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嫺今天学习到:
在得到与失去中,在痛苦与治愈中,我们逐渐明白:每个人的一生,都藏着父母的影子。
孩子长大之后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怎么对待爱与挫折,其实,都来源于父母。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如何爱孩子却是一场持续一生修行。
学会放手,是为人父母的必修课。
很多父母曾以为:自己所做的是对孩子最好的,却并不是孩子想要的。是该坚持己见,还是放手成全?
每个“控制型”的父母,都曾经打着爱的幌子,亲手设下“为你好”的牢笼。
殊不知,禁锢了孩子的独立灵魂,再多的付出也是自我感动罢了。
张爱玲曾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剥夺了犯错的机会。
人生的路,不是只有一条是正确的。
放手让孩子自由翱翔,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完美的教育,是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习得性无助”,当一个人得到的永远是批评和指责,这种失败的感觉,会让TA跌入沮丧的漩涡中,再也无力逃脱。
父母怎么定义孩子,孩子就怎么定义自己。
那些在“打击式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得到的只是打击,而不是教育。
几米的绘本《我不是完美小孩》中有这样一段话:“当我变得和你期待的不一样时,请爱我原来的样子,疼我原来的样子,赞美我原来的样子。”
其实,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才是最完美的教育。
父母的爱,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爱的天平,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失去其中一边,都是巨大的缺憾。
不论是因为什么,孩子被爱的权利都不应被剥夺。
有人说,父爱像年轮,母爱似岁月,年轮滚滚向前,岁月润物无声。但二者在一起,才是岁岁年年。
父母完整的爱,是孩子一生的铠甲。
因为被爱,即使前路漫漫,也无所畏惧。
美嫺写在最后
心理学博士史蒂芬·平克在他的著作《白板》中提出:
“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孩子出生就有自己的天性,他们天生携带着自己的倾向。”
比起白纸,孩子更像一颗带天赋的种子。
每颗种子会长出什么样的枝丫,或许需要的不是父母的规划,而是足够的爱与尊重。
如何正确去爱孩子,是每个父母一生的课题。
吴美嫺(学慧)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