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自己的,
与他们无关。
”
文 |一笑艺宸缘
第 49 篇原创文章
01
曾经看过郭东临早期的一个小品,叫做《有事您说话》,讲得是男主是一个普通阶层,因为一次吹牛,说自己有朋友在车站能弄到车票,结果引来一个小领导让他帮忙买票,当他把买来的票给领导并说:“有事您说话。”好戏开演了,让他买票的人络绎不绝,他又是一个从来不会拒绝别人,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其实自己本身能力有限,每次买来的车票都是半夜拿着被子在车站熬夜得来的。
每次看完都是会心一笑,其实这样的例子我们生活中还少吗?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人呢?郭东临饰演的是一个虚荣的男主,我们是不会拒绝的类型。
02
小时候我们知道怎么做才能讨得家长的欢心,最常听到的就是“你要听话,不然就不要你了。”,“在幼儿园一定要乖乖听老师的话,不然老师不喜欢你了。”,“背一首诗给叔叔阿姨听,你最棒了!”,“不让你要你就不能要,知道吗?要听话!”诸如此类。
“听话”等于“好孩子”,“不听话”意味着“不要你”,“表现好”才对得起“父母的辛苦养育”,这样的“乖孩子”在小时候是父母的骄傲,是家庭良好教养的成果,是老师口中的三好学生,是同学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当父母把“好”和“乖”定义为夺取孩子自我意识的顺从时,亲子关系变成了一种背负压力和代价的交换。因为逆来顺受是一种瘾,小时候越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越辛苦,努力去讨好别人换取好感,却没精力做好自己,在外人面前装完美,把兜不住的情绪和负能量爆发在最亲的人面前,人生也变得一团迷茫。
办公室的小米就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她原定周六带孩子去玩,结果周五晚同事打来电话,给她诉苦,说自己家孩子小,老公出差,她有点感冒,辛苦周六替她上个班。小米心里转了几个圈,还是答应了。扣下电话,小米心里也是非常烦燥,周六答应孩子的事又泡汤了,孩子在旁边一直竖着耳朵听着小米打电话,当听到小米答应的时候,撇撇嘴就想哭,小米顺嘴说:“听话,别哭,否则下周六也不带你出去玩了。”
周六虽然替同事上了班,可小米心里始终不开心,想想自己孩子小时,也经常是一个人带,可从没有跟同事和领导诉过委屈,更没有想过求助,觉得自己能克服的困难,就不想麻烦别人。可为什么别人来麻烦她时,就这么容易说出口呢。
有一次小米去幼儿园接孩子时,看到一个比自己孩子还小点的孩子在抢夺自己孩子手中正玩着的玩具,自己孩子一声不吭就松了手,小米以为是自己孩子不想玩了,可一看孩子那眼巴巴的眼神,小米问:“你不想玩了吗?”“想,我是姐姐,让她先玩吧,等她不要了我再玩,妈妈,我是不是一个好孩子?”孩子乖巧地回答。
小米一阵心酸,仿佛看到了当初那个年幼的自己。自己一路走来,都是父母口中的好孩子,领导口中的好员工,同事口中的老好人,可是自己并不开心,反而觉得挨得很辛苦。
又有一次,小米偷听到一个同事说想周六带孩子去玩,可找不到人替班,有人出主意说找小米呀,小米一找就替,好说话的很哪。这位同事果然打电话给小米让替班,小米经过内心的愧疚挣扎拒绝了,结果同事说:“你都替那么多人上了,为什么不帮我,对我有意见吗?”
真是这样呀,在人际交往中,你处处忍让,事事顺从,都觉得这样的人应该有好人缘才对,可结果却是恰恰相反,这类人不但没有好人缘,还经常被人排挤。
03
日本作家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有这么一段话:“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这种人格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讨好型人格”,其实,每个人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去做一些讨好他人的行为,如果追溯到原生家庭,有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没能体会到无条件的爱。
人生如江湖,总是这样或那样的事包围着你,人的财力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不懂拒绝的人往往把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还容易出现费力不讨好。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拒绝呢,我们害怕拒绝表示漠不关心,甚至损害友情,可是不会拒绝让你疲惫,感到压迫和烦躁,不要等到你的能量耗尽时,才采取行动。
杨绛先生说:“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知名大V咪蒙说:“不懂得拒绝别人,是一种病。”王菲在《童》中有句歌词:“你不能去学坏,你可以不太乖。”
你费力讨好别人,结果却苦了自己,不会拒绝是自卑的表现,学会拒绝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开始。让你为难的人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因为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强人所难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