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起开始每日反思。
今天收获最大的一点是:
读书不要怕浪费,所谓的取其精华也并不适合每一个人。
只取最触动自己的那些碎片,能让自己产生共鸣,引发思考的片段。
进而整合进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认知的一部分,才算是真的学到了东西。
做再多思维导图,再怎么努力梳理作者的知识框架,哪怕把整本书倒背如流,真正能触动自己改变的,又有多少呢?
人本就有避难趋易的天性,用“触动学习法”来学习,是符合天性的做法,会更容易持续学习下去。
碎片多了,自己的认知体系也会越来越强大,而不是直接照搬别人的认知体系,有些东西是当下的自己无法融合的。
当然这一点,只真对个人成长类的知识,学术方面的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学习,还是需要全面、认真、不遗漏。
还有就是,千万千万不要怕不好好读就浪费了书,如果一本书读起来脑壳都大了,那说明这本书要么对我来说太难了,要么完全不感兴趣,反正肯
定不是处在舒适区边缘的,就算强行啃下来,也是效率极低的学习方法。只读那些有可能触动自己,让自己发生些许改变的书
仅仅是触动也还不够!这只是知道了信息点而已,还需要关联信息点——自己重新组织语言,结合自身经验来重新输出一便,为了方便在需要的时
候能够随时提取到这个信息(知识),还得经常回看(主动关联和强化),最后要尽可能在一切能用到的地方多使用这个知识,实践是最高效的强
化手段。
生活方面的反思:
每次带瓜崽去买菜,一大堆东西提回来,人就累得不行,非得休息一两个小时才能缓的过来。
然后又得做饭,吃饭,午休,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这么搞是不行的。
必须优化这个流程:
1.尽快熟悉菜市场各摊位分布,要买什么能准确找到新鲜且便宜的
2.去之前把要买什么写下来,提高效率
这两点能避免一直瞎逛,耽误时间。
3.买个小推车,必须买个小推车。避免提东西回家太累,影响接下来的工作时间,立刻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