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方成我。
第一个我是说超我,第二个我是自我。
其实是今天看书《谈美书简》里面讲到“美需要陌生新奇”那段时候,联想到UI设计扁平和拟物的风潮的来回循环,不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的需要嘛。有些想法,就想表达出来,而在微信读书中评论时,却鬼使神差的写下“时尚界、UI设计”,心中当时就是一恍,因为我当然是对时尚界一窍不通也丝毫不懈去通的,而为何写下?
一日三省吾身。
联想到自己经常被老婆评价说话啰嗦、发个朋友圈都啰嗦,其实就是内心的一种傲,也即自己的超我在显现。
啰嗦,是因为当我不在表达的恰恰只是有感而发而出的内容的时候,首要的就是会说的多,毕竟,觉得单是这一小点有何可讲?觉得自己心中的那个自己应该更有料,说出的话应该更有意义,那么自然就会想多说,就会讲的漫无边际到假大空,就显得啰嗦。
无味,是因为凡是人心中想要表达,自然多少还是有点意思,至少自己应该觉得有意思。但一旦你的超我袭来,因为一般来说社会给予的完美形象都是有指向的也是类似的,就如那句“幸福是相似的,不幸各有不同”,所以人与人心中自己的超我是类似的。当我的所思所言带入到超我那里,就没了个性,看着都一个样子,自然无味。
想起跟老婆吵架时候经常会说些跟事情无关的道理,应也是超我作祟,并没有在那一刻让那个独特的我,真实的自我来掌握住嘴巴来跟老婆沟通,就是没有心流,话说不到一起。
《一句顶一万句》,里面杨百顺还有其他角色,都不能对亲人敞开心扉,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就是《巨婴国》对儒教的总结:因为巨婴国人之危险,传统文化准备了丰富的限制,规定了详细的角色言行指南。我们就是陷入这个指南规定的超我中,总以此面对人和事,自是感觉”跟谁都说不上话“,也像杨百顺的孙子一样,只有遇到那些非亲非故、萍水相逢的人机缘巧合间的一次交流时候,才能脱下这个枷锁,让自我释放出来,双方这个时候都突然感觉找到了说话的人。产生了跟有些人一句顶一万句,跟熟悉的人说一万句也是无用的感觉。
写完才发现,写出了这是我一个蛮大的心结,但却生发在这么小的一件事情上开始,最后落笔写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