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去买蛋糕,店里出了款新品,让店员切好,到车上的时候,拿出来一看,一条面包只分开切了两块,还是很大的样子,我以为会至少切三四块。
女儿说,那是你以为。
我觉得她说的很棒,是呀,那是我以为。
在店员的认知里大块的一两口啊呜啊呜地马上吃完了,她们更注重肚子里一时的感官感受,吃完该去干什么就干什么,多爽啊!
还有就是简单来一刀多方便。
而我可能要考虑这么大块吃起来不要让面包屑洒下来,不要让奶油掉下来,小小的一块块品尝,配点自己调制的饮品,加点小冰块,在这个不冷不热的初夏,赏赏风景,可能更让自己愉悦。
需求不一样,结果完全不同,要省心你只能接受安排,要合心合意你只能多费心。
宝贝说她还想买点冰激凌,周末了放松下开心下也是可以。同意了她的要求。
蛋糕店没挑到她喜欢的,然后调转车头,去了华润万家,还是没挑到她喜欢的,然后她提议说去家楼下的便利店,可能多点,我耐着性子又同意。
小朋友终于挑到一根两元钱的山楂口味的冰棍,她说心满意足。
幸福有时候与金钱毫无关系,合自己心意就是简单的快乐。
所以千万不要你以为,帮别人安排她的事,人生最大的快乐就是让对方选择她自己想要的选择。
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面对你想要的,坦诚地说出想法,比如娃说蛋糕店的冰激凌太单一不多,都太倾向奶油的甜腻,她想吃清爽口味的。华润那家又比较杂,她也不喜欢。
然后还问要不要帮妈妈挑一个尝尝,我说我才不会这样残忍地毒害自己,娃说妈妈你这是指桑骂槐。
以前娃为了吃冰激凌,找各种理由,有时还作闹一番。偶尔耍点小聪明,还不如真诚点的态度能达成意愿,孩子的品性也是需要偶尔的善加引导。
娃大了,现在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我们母女之间就像合作关系,你考虑我的处境我配合你的想法,我们共同一起把各自的生活过好。而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意愿,只想达成自己的目的,不管别人的死活,那肯定不行的。
我们适当时候也要做让步,为对方着想适当迁就下对方,让对方也能有宽裕的余地,从而能让她人也能过的更好,别人好了你也好了。
而妈妈永远是你的同盟,我们都在共同进步的利益体里面。无论精神和物质,我们都是要保持步伐的一致,共同的提升才是最好的合作。
老子《道德经》里说,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才智出众的人表面看来好像愚笨,他从不炫耀自己,那些真正聪明的人表面看起来好像很笨拙,他们不会故意显露一些自己的才智,炫耀他的才能,耍点小聪明和小计谋。
真正有智慧的人在于掌握、顺应事物的本质规律,使自己的目的得到自然而然的实现。
拥有这种智慧的人不用刻意地去想什么、做什么,便自然无形地能把情感使用到最值得、最有意义的地方去,从而让自己更好地去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