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做不到就是不知道
上学读书时都有体会,很多时候听老师或教授讲课,“一听就会,一做就错”。有时候,知道做不到之所以做不到,是因为根本就“不知道”,没有真明白。
记得当年上学时搞过笑话,看教材竟然发现了错误,激动又忐忑,过了一段时间,恍然大悟错的是自己。
犯晕时候也屡见不鲜,大学暑假有次跟着老师搞一个城市排水规划,结束外业勘测返校绘图,那时候还是用图板手工绘图,开始画图后,竟然把管道坡度没有绘成斜线,而是一条水平直线下来,幸好被老师及时发现指出,那一刻明白自己不是失误,是真错误,是没有实践经验,更是没有逻辑推理导致的。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别的同学没有犯这个低级可笑错误。这个看似微小错误,反映的根本就是“不真懂”“不知道”“不明白”。
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道就要做到,做不到的知道就是不知道,别猪鼻子插葱——假装知道,以为只是不小心失误罢了。
当然,我这样说只是针对自己,我当然知道别人也会犯错,但是人家更多不过是失误,或者人性特点导致的不可避免犯错。
积极目标要着眼于社会功能正常化
做过一些心理咨询个案,或者生活闲谈提供个人意见,回顾时候反思处理思路有问题,也会贻笑大方,好多自以为其实根本就不知道,看似说的有理其实没有搞懂方向。
举例说明积极目标这个问题。
生活还是咨询中,解决心理困惑有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目标要积极。积极并不等同于破涕为笑,不仅仅是让别人感觉心情舒畅,也不单纯缓解为了心理冲突,这都是表象。
根本上说,积极目标就是让求助者保持或者恢复正常社会功能!
诊断心理症状严重与否有三要素,即延续时间长短、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受损情况,结合起来可以判断这个人症状严重程度,其中社会功能无疑是最要紧的。
比如,一个精神严重障碍患者可以正常上下班,能维持起码的社会功能状态,而一个强迫症神经症患者可能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社会功能正常维持与否,不仅关系当事者自己,还有对于别人以及社会的严重影响。
因此,把解决问题思路定位到维持正常社会功能上,才是咨询或者谈话的积极目标真实含义。
有个强迫症患者,不能接受自己脸部长相,后来导致频繁照镜子,自己也知道照镜子无助于解决问题,却又忍不住时常“顾镜自怜”。咨询时候已看过神经科医生,并接受了药物治疗。
当时经验极少,在强调坚持规范药物治疗同时,知道这是严重心理冲突,把先解决冲突作为突破口,但当时仅仅建议主动照镜子,做好记录观察,没有意识到这样是维持不良社会功能。
当然这样先处理未尝不行,只是缺乏社会功能正常化的意识,才是最不可原谅的。
被打耳光才有醍醐灌顶
后来生活中有个事情,反思之后,方警觉个人缺乏这种意识的严重性。
当时说起来睡觉前必须去厕所的心理问题,人家说也知道不用去,可就是不去不安心,于是给人家详细分析一番,这是心理冲突问题,表现为知道不该去,却又不得不去,也就是认知与行为发生冲突,既然认知上难以改变,为此可以采取调整行为方式,也就是主动去厕所。
这时候,人家来一句,自己知道不需要去厕所,忍着点,努力不去厕所呗。
一语惊醒梦中人,自己感觉又被狠狠打了一记耳光,要以社会功能正常为根本啊,而不是仅仅满足于解决心理冲突。
这耳光打得响亮又及时,真是醍醐灌顶,所谓“痛并快乐着”,也许这算一种吧。
再次想起慧能大师那句话,“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
解决心理冲突是必要的,这是缓解心理痛苦的需要,可是要知道这只是基础目标,还要牢记维护正常社会功能才是根本所在,否则就会出现“治标不治本”,乃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错误方向。
这就必须透彻理解积极目标,方可把握正确方向,才不会迷失在助人自助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