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27/30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责任型授权的关注重点是最终的结果。它给人们自由,允许自行选择做事的具体方法,并为最终的结果负责。起初,这种授权方式费时又费力,但却十分值得。通过责任型授权,可将杠杆的支点向右移动,提高杠杆的作用。

这种授权类型要求双方就以下五个方面达成清晰、坦诚的共识,并做出承诺。

【预期成果】双方都要明确并理解最终的结果。要以“结果”,而不是以“方法”为中心。要投入时间,耐心、详细地描述最终的结果,明确具体的日程安排。

【指导方针】确认适用的评估标准,避免成为指令型授权,但是一定要有明确的限制性规定。不加约束的放任,其最终结果只能是扼杀人们的能动性,让人们回到初级的指令型要求上:“告诉我你想要我做什么,我照做就是了。”

事先告知对方可能出现的难题与障碍,避免无谓的摸索,但不要告诉做什么。要让他们自己为最后的结果负责,明确指导方针,放手让他们去做。

【可用资源】告知可使用的人力、财物、技术和组织资源以取得预期的成果。

【责任归属】制定业绩标准,并用这些标准来评估他们的成果。制订具体的时间表,说明何时提交业绩报告,何时进行评估。

【明确奖惩】明确告知评估后的结果——好的和不好的——包括财物奖励、精神奖励、职务调整以及该项工作对其所在组织使命的影响。

I:责任型授权,是提高效能,促进自己和他人成长的重要方法,通过这种授权,不但能实现分工合作,让组织成员各负其责、各精其专以提高效率,还能以给予被授权者足够的自由而最终使其能够并愿意承担责任。

如果不授权,什么事儿都自己做,一方面会把自己累死,另一方面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没有分工协作,那将难以实现宏大复杂的成就。

如果不以赋予责任式的授权,也就是指令型授权,我说一步你做一步,我演示一个方法你学一个方法,这种授权可能短期见效甚快,但从长期来看,被授权者将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永远无法真正承担起责任。

责任型授权具体的做法是:

1.描绘目标,达成共识;

2.确定行动的方略、原则、界限,避免踩雷或入坑,但不提供具体的方法;

3.确定衡量标准,以供被授权者自我评估;

4.明确资源,以供被授权者合理利用;

5.明确目标实现情况对其可能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A1:我教儿子抹桌子,演示了我的方法,并手把手教他,轮到他时就按照我的方法做了一遍,但却对桌上未擦拭干净的油渍视而不见。这就是只强调了方法,却未明确目标所致。

A2:要搞拆书帮分舵年会了,接下来的一周,要跟小伙伴一起对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呈现结果、衡量标准、可运用的资源形成共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