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时候,总是深信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一切!之前的生活经验里,也是确实如此。我就是出生在农村,从小跟率土炮、打猪草、晒粮之类的农活作伴。听父母的话,好好读书,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大学,离开了家乡,然后再来到了城市定居。
读书考试是一路还算顺利走来的不二法门。
因此,在毕业之后我也一直坚信。我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法律,司法考试证书是我第一个努力拼搏的证书。那时候,我的理想是做一名律师,在有机会能够挣到很多钱的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然而,律师起步阶段的微薄工资让人难以坚持。后来,我应聘去了一家国有大型银行做法务经理。工作之余,也顺带着备考注册会计师的证书。因为前期工作任务较多,加上结婚生子等生活事项的接踵而至,虽然考过了证券资格、银行资格等证书,但是考注会证书的过程却拖拉下来。
截止去年,已经通过了5门专业课,在工作上职务也晋升至中层管理职务。本来去年原以为可以通过全部专业课,但是有一门没有通过。注会的备考周期较长,一年只有一次考试机会,专业课全部通过之后还需要留下一年时间备考综合课程,这样算下来,拿到注会证书至少也要35+岁了吧。在这个时候,我却逐渐开始怀疑起考注会的初衷来,拿下这个证书究竟对我有多少帮助?还是仅仅为了不让自己半途而废?
有人说35岁之后,逐渐是你前期积累的资源开始变现的时候。正如身边的朋友,有些已经作为律所合伙人、部门负责人,通过自身掌握的社会资源提升自己的收入、地位和社会成就,在这个时候还想着考证是不是已经晚了?你们怎么看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