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一个好问题是认知的天花板,回答一个好问题是检验地基的修行。
以下问题选自得到专栏《和菜头成年人修炼手册》,这是我的回答,你们是如何回答的?
105.用户林永良:
叔叔,你好,我想问一下“为你好”之间的沟通方式是不是存在双方或者一方不诚实,不然就不会存在这么多的波折
答:是我不承认你是为了我好,还是我说的不是为了你好,
有点绕嘴,我觉得波折存在是两个人没有同频,父母为了孩子好,是带着未来10几年的场景来说,孩子是在当下的得失中来思考,你的方法论与我现在有什么收益,
当家人有一个好吃是,我可以不用跟孩子解释,这是所有管理者都有的虚荣感,对方必须要理解我的话,
换句话讲,如果我们是想要对方按照我们的要求来行事,以此满足自己的确定性,获得安全感,那我们不解释自己的话,就是一种偷懒的行为,
当然我是家长、我是领导这是我的权利,用一句玩笑话,按照能量守恒定律,我们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业务,最后我们必然会失去权利,并偿还所有的代价,
孩子的暂时服从,带来青春期的叛逆,
员工的机械执行,带来公司的守旧不进取,被市场淘汰。
所以换成诚实的对话:
家长:你听我的去学习,让我可以晚会手机,不用分心关你。
孩子:我也想玩一会手机,不然我写作业的时候,还是会偷偷的玩。
106.用户博博18813280:
请问菜头叔,做父母、做师父和做老师都是要教导一个初学者,那么如何把握好教导和控制“为你好”心态的边界?比如做导师教导学生写文章,学生很多措辞用句不规范,在确保没有歧义的前提下,还需要说服学生改进吗
答:我们要理解初学者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当一个教练不容易的地方是耐心,我们不能站在过来人的视角上去鄙视那些没有接触过的初学者,
我在教导别人的时候,总觉得只要刻意练习就可以掌握,这也是很多励志电影中的桥段,主人公每日夜的练习终于一鸣惊人,
这个时候我就会抱着为你好的心态,告诉对方今天坚持一小时,明天享福一辈子,人的潜力无穷,练不死,就往死里练,
我们需要接受初学者的不完美,如同文章中的措辞用句不规模,是考评一个初学者的标准吗?我记得上学的时候,最头疼的作文课是我根本没的写,不知道写什么,至于我能不能清晰表达我的意思,这是需要训练的,
那么,怎么把控这个度的前提是我们知道每个阶段的标准是什么,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自己有教案,自己要备课,然后带着课程的标准再去讲课,
而不是无脑的刷题或者跑步。
107.用户Yvette(伊维特):
菜头老师,您对“反哺之恩”这句话怎么反驳?很多长辈喜欢拿这句话规训后辈,这个逻辑如果是对成熟的父母来说,孩子做起来没什么不适感,但是对于有些巨婴型父母来说,孩子就惨了。因为父母从来都没成熟过,一直都是孩子在迁就他们,这时如果还讲“反哺之恩”,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答:要养老,要承担责任,不能接受的是什么,对方不懂事?
我没有遇到过那种无节制从孩子身上索取的父母,我也不太理解,生孩子就是为了家里多一个干活的人,我相信现在社会已经不用太过于把精力放在吃饱饭上,
我相信你提出这个问题,绝对是你经历了常人不曾经历的痛苦和迷茫,
我希望你可以把这种绝望留在你这里,可能你的上一辈是在贫穷中成长,所以他们的认知就是孩子要无底线的为父母,庆幸的是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已经打算在跟以前的封建糟粕做隔离,改变的第一批人是痛苦的,他们没有伙伴只有坚持,可他们是先锋军,是哥伦布,新的生活他们可以自己命名。
所以,我希望你可以有耐心的跟父母沟通,即便我们面对谩骂和不解,只要我们的初心是解决问题不是逃避问题,我们就会默默影响我们的下一代,从而我们能够真正的割离。
最后,请你相信我说的每一句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