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上曾说道:“要研究法制宣传教育新机制新方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法治宣传教育一直是我国建成和完善法治社会的必由之路。
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治宣传活动和普法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其对于维护乡村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以及保障农民权益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是提升农民法治意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法治教育提升群众法治观念。过去,农村地区居民对法律常识和法治观念了解较少,普遍存在违法乱纪现象。通过法治教育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人们逐渐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以及法律的约束力,对于遵守的法律规定以及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有着积极的作用。
法制教育提升群众法治素养。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教育资源有限等原因,许多农村地区居民对法律知识了解甚少,法治意识薄弱。如今随着法治教育进乡村、法治宣传下乡等活动,农民们开始接触到法律知识,了解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他们学会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不再轻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
法制教育促进乡村社会稳定。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而法治教育则是培养人们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地区,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农民们逐渐形成了遵法守纪的良好风尚,乡村社会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化解,乡村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稳定。
展望未来,农村法治教育仍然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和推进的工作。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和加强党对法治乡村建设的领导,坚持法治与自治、德治相结合,坚持根据乡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法治乡村建设。在此过程中,应注重发挥乡村自治的作用,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同时,重视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营造和谐稳定的乡村环境。
石井乡 02 问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