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从商业评论中看到海尔的商业案例,又从电影《首席执行官》中了解了更多的海尔故事。这些年主要做运营工作,对企业的组织建设学习比较多,其中关注最多的是海尔。
海尔贡献的不仅是高质量的产品,还有管理思想,以及走出去探索的勇气和示范经验。
整个参访下来,感觉大方向上和集团的理念非常契合,只是海尔更为复杂。总结下来,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与时代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时代是海,企业是船。时代给予企业的首先是市场,是动力。其次是时代一直有自己的方向和变革,企业必须随之变革。海尔始终顺应时代的脉搏,匹配相应的战略要素。比如80-90年代商品缺乏,就重视质量生产。如今互联网时代,更注重组织变革。
•企业与空间
青岛曾被德国从清政府租借17年,相比后来日本的侵占,德国留下的痕迹更多的被保留了。海尔从德国购买生产线,海尔更早的走出去,应该都跟这段历史留下的渊源都有关系。
海尔这些年在海外开厂、收购,开疆拓土,获得了很好的业绩,也在管理界获得了影响和荣誉,但在国内,好像没那么有名了。相反,格力、美的、小米越来越有名,产品线也越来越丰富,相冲。
在理念上,海尔确实还是有在前面的,包括量子领导力等。但对于国内市场,对于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来讲,海尔还是需要争取保持江湖地位才好。
•企业文化
84年12月张贴的管理十三条在吴晓波的中国企业发展史上都有提及,其执行的开始也是徙木立信的故事,并成为扭转企业文化的起点。但参访中看视频里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罚了款,反而让大家有了信心,因为这个厂长来真的了,工厂有希望了。
企业文化是什么?是人心,是信心,是通往希望的路径。管理只是传递文化的手段,而非目的。企业真正要管理的是项目,而不是人。但许多企业仍然在管人,而不管项目。
•组织形式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人单合一。
企业的本质完成生产者(员工)与消费者的交易。
人单合一真正做到了企业的本质,并且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变革要求。如同机器人最终替代的是确定性的工作,不确定性的工作仍然需要人来完成。企业要做的同样是确定性的工作。
•企业的成长
罗振宇说,成长就是变复杂。
海尔早就不止卖冰箱了,海尔做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海尔从传统制造企业转型为共创共赢的物联网社群生态,率先在全球创立物联网生态品牌。是的,从客厅、餐厅、厨房、卧室、卫生间,从电器、娱乐、安全、医疗,从制造到物联,从全国到全球,海尔已经是产品帝国,也是商业帝国。海尔已经进化到了极其复杂的地步。比产品和商业更复杂的,是其背后的运营支撑。组织、流程、文化。
定位理论要求简单,简单才能避免认知混乱,才能一词穿透。但这是营销端,是对外。对内而言,成长意为着更复杂。
就像特种兵战术,前端足够简单,但后端极其复杂。人类走到生物链的顶端,靠的也是大脑的复杂。
这不仅仅是个成长的话题,甚至是个哲学命题。
可见,一个企业如果想发展成长起来,不进行费心费力的运营变革和成长是不可能的。成长从来都不容易,让你看到的永远都是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