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地铁阅读所思】

孔子的美学里,常把道德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美的事物总要符合道德,也就是”礼“。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是说,山水所以成为”君子“关照的对象,是因为”君子“以山水比德。也就是说,山水的自然形象的某些特征可以象征人的高尚道德品质。

近年来频频受”道德“二字之困,追求自己所愿所想,有时不免与他人意愿相背离,委曲求全心中又难得安宁,咬一咬牙做了什么决定,也总要忐忑几回,想起当日说要离京,老板姐姐眼泪汪汪的埋怨,第一日心中也怅惘,舍不得,兀自大哭起来,算是用含着真情的泪水作别,对方大概能懂我心中也是万分难舍的吧!不料第二日又哭,又怪,第三日又如此,便起了厌烦之心,觉得被道德所绑架,而又因为自己起了这样的厌烦之心,觉得惭愧起来。

静下心来,今日伤了人之心,可是违背道德?可因感到愧怍?若有日他人伤我,要如何应对?报以宽容或怨恨?

中国人讲求人情,在天南海北支起一张大网来,人与人之间羁绊着,往来迎合着,人情世故中往往很难独善其身,真正豁达敞亮之人少之又少。

在工作中,前辈也曾沉重叹息,说起很多事往往不能随心所欲,面临诸多限制,身体累次之,困在心累。我反驳,他倒觉得我是小儿稚气之语,因没到那个阶段,不过说风凉话而已。

在男女之间,男士抱怨自己身上的负重,我言何不轻快一些,被物质困着,太疲惫,他说,你是女生,你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你不懂。我总不能与他争论我曾经多痛苦吧!只好叹息沉默,低头涮肉。

如今“道德”可还是真“道德”,无形之中我们的道德被一分为二,一个是心中的道德,一个是外在规定的道德,两个道德常常打起架来,但心中的道德往往受制于外在的道德。迷城就这样慢慢建造了起来,造城人不仅仅是城内的掌权人,那些被困在“道德”里的人,想要逃,神色慌张,匆匆忙忙,越逃越看不清方向,哪里知道迷城就是自己亲手建起来的,渐渐地,心中的道德也模棱两可了。潘多拉魔盒里面,本来就什么也没有;或者说,魔盒打开之前,什么都早已存在着了。

现在我回到了南方,17年之后,我去了更多的地方,见了更多山与河,但为什么独独就那一次,第一次独行,乘坐大巴在去往兴平古镇的路上,望着两边巍峨的山,落下了眼泪,这种情形此后再也没出现。现在知道了,当年那个第一次鼓起勇气踏入未知的孩子,内心不安,紧张,喜悦……五味杂陈,而山水壮阔,巍然不动。在一颗纷乱慌张的心面前,如此从容。

是这个词了,“从容”。

山水从容,傲然挺立,从容而不争,不争则圆通,通是万籁俱静,空谷绝响,通即含道德,道德寓于从容之间,从容乃大智慧。

一位大哥告诫我,有理想是好事,但千万不要飘在空中,过分不切实际。我点头说好。

但我要如何表达那种轻盈的体验。让一切发生,让时日可爱,让阳光照进屋子,让雨水拍打窗户。回到开头的问句,若有日他人伤我,该如何作答,曰:每一个到来的日子,都应该爱它。

学识浅薄,能忆起的最贴切的话语,大概是这句对初生婴孩的祝语:

这世上有雨的温润,风的轻抚,漫山遍野,都等你来感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