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又是一年年关近,每至此时必回农村老家,不只是看望老人、陪伴老人,还在于在这里体味那独特的年味。

老家所在的那个山村的人,大多数是外来移民,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杂居一起,多年来依旧保持各具特色的方言和风俗习惯。近些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与外界交流机会的增多,再者受发达网络媒体的潜移默化,特色逐步消失于趋同的“潮流”,方言也逐渐统一于本地的“官方语言”和普通话。

根据家谱记载,我族人是清乾隆后期,因躲避长江水患及瘟疫自湖北省崇阳县辗转移民至此,两百年多年来也保持了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和湖北崇阳的地方语言,只是近二十多年才慢慢淡化特色,逐步融入“新潮”。比如我们这一代之前将父亲叫“伢”,将母亲叫“娘”,将爷爷叫“爹”,将奶奶叫“嗳”,将吃饭叫“恰饭”……,等等这一切也慢慢只储存在儿时的记忆之中了。只是过年的一些程序化习惯性的做法依稀保留传承了当年的些许特色,也有些是与来自不同地方移民融合过程吸引扬弃、兼收并蓄的成份。

其实,过年的准备工作,进入农历腊月后不久便开始了。

第一是攒柴

往年攒柴有两用,其一是备灶房用于炒菜的干柴,记得幼年时,腊月放学后便经常出入流向沔渔河的大沟两侧的丛林灌木中,拾得一堆干柴便砍两根树条将柴捆好扛回来,往往过年时干柴已堆满了柴坪(放柴的地方)。现在炒菜用燃气或电磁灶,拾干柴基本上用不上了。其二是用于火堂烤火用的硬柴。主要是打疙瘩,就是将山上自然干枯的树桩村根用斧头劈回来攒到过年用。农村将究“三十晩上的火”,火旺则家兴人旺,所以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必然有一炉熊熊燃烧的柴火,火炉边围满了烤火守岁的人,火炉上自房梁上悬挂一梭桶钩,钩上挂一吊罐,里面烧的开水或炖的菜。现在烤火用节能灶代替了,只要备足节能灶用的柴便可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是修坟

当地人讲究修坟要进入大寒节以后,这样才不至于犯煞。坟堆上长的灌木要砍去,长的杂草要割去,还要培上新土,使坟堆混圆雄壮。坟头拜台要修茸整齐。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三是备猪头

正日初一卯时,是家家户户祭天的重要时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祈祷上天苍赐福保平安,这时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猪头。若自家有过年猪,便将猪头处理好备用,若自家沒有过年猪是需要到集市上去买一猪头备用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四是卤菜

为了方便做菜,春节期间下酒用的凉菜都要在年前卤好。常需卤的菜有鸡肉、鱼肉、牛肉、血豆腐干、豆腐干、猪肚、猪肝……等等,年后来了亲戚朋友,只需选取几样切几个小盘,再调制好一碗香辣可口的汤汁,用卤菜蘸上汤汁便可下酒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五是杀鸡宰鹅

春节期间鸡鸭等禽类要在年前宰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时间进入大年三十,这是最了忙碌的一天。

清早起来洒扫庭院,要内外整齐。

挂灯笼贴对联。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重要的是准备年夜饭,年夜饭有一道压轴菜就是蒸盆子。做好这道菜是要将鸡和腊猪蹄自中午下锅放在柴火灶上蒸的,蒸的过程中逐渐放入墨鱼、海参、莲藕、红罗卜、瘦肉丸、鸡蛋饺等物才能做出这道菜。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家庭主妇在做年夜饭的同时,家长要带领孩子们到宗族里逝去的人的坟上烧纸、上香了,一般在直系的先人坟上还须叩头、上灯、燃放鞭炮等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年夜饭也大有讲究,要先将菜端在桌子上,在酒盅里斟半杯酒,然后烧黄表、焚香、放鞭炮请列祖列宗入席享用。然后才是按长少次序依次入席就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据老辈人讲,过去有个堂屋,堂屋进门有神龛,神龛里供奉祖牌位,吃饭前家长要在神龛前焚香祷告,然后才能一家人入席就座。我家的堂屋是清咸丰年间所建,现在早已废置不用了。堂屋里的神龛和祖宗牌位以及谱牒早已在破四旧时付之一炬了,现在堂屋内堆放的已过时用不上的农具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吃完年夜饭还有欢迎灶归来的活动,灶王爷已于腊月二十三日携搬柴童子、运水郎君上天汇报人间之事,上天后已言尽人间好事,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一行带着上天降下的吉祥归来而回归本位,这时要在灶屋焚香烧黄表以示欢迎。

迎接了灶王爷,还要在水井边烧香烧黄表,大概是祈求井水不干涸,永久甘冽,哺育族人吧!

吃完年夜饭,是家里小孩盼望的时刻,这时長辈是要给小孩压岁钱的。小孩拿到压岁便结伴放鞭炮燃烟花,自寻乐子,大人便聚在电视前看春晚了。

正月初一的祭天是过年的重头戏,须家长带诸子共同参与。选在卯时进行,因为太阳卯时升起,酉时落山,祭天须在太阳升起时进行。先在门前置桌一张,桌上放一斗,斗内装有五谷,五谷上插点燃的香,一果盘内盛新鲜水果,一完整的猪头,一酒杯并斟满酒,一茶杯沏好茶,由家长面向东方焚烧火纸黄表,祷告上苍新年里风调雨顺,消灾避难。祭告后要燃放鞭炮,往年的不顺在这鞭炮的鸣放过程彻底送走了,新年的希望和好运在这鞭炮的鸣放过程迎来了。所以过去有人以哪家祭天时放鞭炮的时间长短来评判其兴旺程度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祭天之后,全家人大多数共同参与和面、擀面、剁馅、包饺子,准备一顿丰盛的饺子宴。

正月初二是青年人携媳妇孩子拜望丈母娘的日子,有一样礼物是必备的,那就是猪肘子。就是过年猪的前腿带肩胛骨,砍下来带一圆盘,甚是好看。带给丈母娘时还要用红纸在前爪上包一圆箍,以示喜庆。对于猪肘子,丈母娘都很计较。若女婿没带猪肘子,丈母娘会不高兴的,并且还会在亲戚里唠叨“养了个女,连个猪肘子都沒吃上”等等。

正月初三,村里便有人承头玩狮子、龙灯、龙船了,有时还有走高跷、唱傩戏等等。

正月十五的灯会结束,这个年节也就过完了。

在这里,以今晨祭天的鞭炮声恭祝盆友们(特别是猪友),猪年里,膘肥肉壮(身体健康)猪(诸)事顺遂,福寿安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过年的起源 春福齐至,年味正浓。 过年...
    爱蹭鞋底的蚂蚁阅读 1,223评论 7 9
  • 过年(四) 谚语:腊八,祭灶,年歇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老婆要衣裳,气嘞老头打饥荒,,老头老头你别闹,一会儿给...
    简单就会快乐阅读 822评论 7 2
  • 红学笔记(二十四)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并冠(判词与黛玉合二为一,故不...
    天行健君马甲阅读 291评论 0 9
  • 1.模仿别人能进步的很快,却达不到自己的个性终点。 2.做其实就是在“说”。 3.培养独立思考,怀疑的能力。
    Eric小风阅读 252评论 0 0
  • 章与章之间挺没逻辑没结构的,讲到哪是哪的感觉,所以在脑子里也只记下了一些零散不成体系的理论。 如何与自我相处呢?待...
    希可人儿阅读 26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