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娶媳妇彩礼重,多数人会想到狮子大张口的丈母娘,也算是中国大妈创造的另一个奇迹。恶名让丈母娘落了,好处却归了新婚夫妇。捋一捋,你会发现,彩礼成了中国式啃老的一种独特现象,而丈母娘,原来是个顶缸的。
彩礼这个东西,在周代就有了。那时候基本上是为了表达对结婚这件事的重视,所以那时的官府制定了六礼,程序很繁琐,暂且不说。其中一个叫“纳征”,就类似于现在所说的彩礼。这个彩礼,过去分为两种,一是金钱,叫聘金,一是礼物,叫聘礼。当然,聘礼也是用金钱买来的。不过也有是祖传的或者帝王赏赐的,这样的情形大多数老百姓都不适用的。男方给女方彩礼,女方也是有回礼的。话说回来,这个彩礼,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男方的诚意,也象征着一种契约精神,女方受了男方的彩礼,就不可以许配给第二家了。在历史上,还出现过这样的悲剧:女方收了彩礼不久,男孩子因故去世了,这个女孩子,从此会被认为是克夫的不吉之人,还真有终身不嫁的情况,可见彩礼意义非凡。尽管如此,古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男方必须要给女方多少钱,或规定什么东西。当然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定,也不细说啦。现在婚嫁,彩礼基本以现金衡量,各地行情不同。有的地方是十万、有的二十万,有的直接就是房子一套……不知这算不算是婚嫁风俗的“进步”!
我的一个小兄弟就曾为此苦恼不已:"准丈母娘说了,少了十八万,别想成亲!"小伙子深爱着自己的女朋友,可就这十八万,差点让他跳楼。我就劝他:“谁家女儿长这么大白白送给你,你得到容易,以后抛弃也容易。费死老劲娶来的媳妇,你会珍惜。”他倒听得进去,只是苦于没解决的办法。当然办法总会有的,只是还不到时候。
丈母娘疼女婿,在中国好像是铁律,很少听到哪位丈母娘跟女婿死磕的。那么,为啥在嫁女这件事上,丈母娘就跟女婿过不去呢?说来,也难为了丈母娘的一片苦心。要钱,当然是为了让嫁妆更多更体面;要房子当然是为了让女儿有个栖身之所,无可厚非呀。男孩子自己攒的钱不够,可以向父母要嘛,中国父母的钱还不都是孩子的吗?父母如果钱不够可以向亲戚朋友借嘛,谁家娶妻生子不是紧紧巴巴?这么一想,女孩子也觉得结婚就这一次(至少这时候是这样想),不办得风风光光怎么对得起自己的青春,再不济,也不能让小伙伴们瞧不起吧,在这攀比的年代,办得风光一点总是好的。所以,有时候,女孩子宁愿把老妈推出去当挡箭牌,也还能忍受得了“狮子大张口”,因为钱还是到自己口袋里的。
男孩子呢?虽然也不想为难自己的父母,但是想想,这钱也没到外家里去,只不过给女方转了一个弯,又回到自己手上罢了。只不过,这个弯转得非常有意义,转弯之前,钱在父母手里,转弯之后,钱就到自己手里了。所以,若男方家底尚能应付得起,男孩基本上会同意。在父母面前,往往会表现得义愤填膺,立志要把彩礼压下去;在丈母娘面前,又会拍胸脯保证完成任务。但心里却很乐呵,为啥呢?金钱美女很快就都到手了!我相信,我的那位为十八万彩礼发愁的小兄弟,如果他的丈母娘坚持要十八万,他咬咬牙,也一定会答应下来。不信走着瞧!
话到此处,就不得不说,丈母娘是真的冲锋陷阵的勇士。关于彩礼的斗争,实际上是两亲家之间的较量,真正捞好处的,是少壮派。老丈人则会察言观色,时刻把握着火侯,以便缓和两家关系。所以你会发现,要彩礼时,无论男女双方闹得多凶,婚一结,还是亲如一家,因为在中国式父母的思维里,钱没到别处,只不过放在子女口袋罢了。不过,也真有因彩礼闹疆的,不欢而散的,甚至闹出人命的……这样的丈母娘,就有点过了。
话到此处,本不想再多说。可还想奉劝一下中国的丈母娘,适当要点彩礼,考验一下男方的诚心,体现一下婚姻的严肃性,是可以理解的。您老人家辛辛苦苦拼个恶名,给年轻人谋好处,未必就能让小两口过上好日子。青春的底色是奋斗,如果他们奋斗的空间都被上一代的劳动成果占满了,剩下的也许就是好吃懒做了。
本文尽是戏谑之言,不过为了一点流量,生存不易,不当之处大家多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