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自己,照亮前方将要相遇之人

众所周知,2018年的讲经交流会刚刚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僧才汇聚杭州宣说佛法,以问题为导向,以信众为旨归,纷呈无碍辩才,尽现无穷智慧。

虽然心向往之,可惜身不能至,无缘聆听诸位法师宣流法音;在五个宣讲题目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益众生,今天我就狗尾续貂,和大家聊聊这个问题。

谈“如何利益众生”之前,我们先厘清一下何谓“利益”何谓“众生”。这样阅读体验会更好。


何谓利益?

在佛教中利益与功德同义,若分别之,则自益曰功德;益他曰利益。


利益一般分为三种:现前利益(现益)、当来利益(后益)、及究竟利益(真益)。


治病、延寿、得金钱等利益为现世利益;

积累福报、资粮、熏习正法为当来利益;

而拯拔其出烦恼深渊至菩提彼岸则为究竟利益。


那么何谓众生呢?

众生有“众缘和合而生”及“六道轮回受众多生死”两重含义。

前一重含义含摄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后一重含义则专指有情众生。

而我们挂在嘴上的利益众生是特指利益“有情众生”,而三种利益之中又以“究竟利益”为最殊胜。

所以利益众生最好的解释就是:“为有情众生作究竟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语境中的利益,即是名词的界定,也是动词的践行。


说清楚了何为利益众生,我来谈谈为何要利益众生?其实答案很简单,大家一定听过。

那就是中国佛学院的校训:“知恩报恩”

知恩报恩者;始于知恩,终于报恩”,知恩的意念最后一定要落实到直接的报恩行动中去,才算是圆满

而为佛弟子,应当常思报答四恩:父母、国王、师长、众生。报众生恩

其实前三种恩都大致可以含摄在众生恩之中,报了众生恩,就是报了其余三恩。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云:“善男子!众生恩者,即无始来一切众生,轮转五道,经百千劫,于多生中互为父母。以互为父母故,一切男子即是慈父,一切女人即是悲母。昔生生中有大悲故,犹如现在父母之恩等无差别。

由此可见: 佛教报恩观不同于世俗之处,正在于“众生恩”的理解。

提到众生恩,我就想起六祖惠能大师的出家因缘。

读过《六祖坛经》的都知道;六祖大师的父亲卢行瑫就是被流放的官员,他在定居下来以后,娶了当地的少数民族的李氏女为妻。

大师三岁的时候,卢行瑫不幸亡故。大师的童年是在贫穷孤苦中度过的。母亲没有钱供他上学读书,稍长之后,大师就开始到附近的山上砍柴,靠卖柴所得的钱奉养母亲。

公元662年,玄奘大师圆寂的前一年,大师刚刚二十四岁。有一天,大师也和往常一样,背着刚刚砍下的柴火到集市上售卖。当他路过一间客店时,被里面的诵经声吸引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大师听到这一句经文的时候,因宿具慧根,顿时如醍醐灌顶、有所开悟。

  大师寻得诵经声去,恭敬问道:“客诵何经”?

客曰:《金刚经》

“此经从何处来?”客答:“从湖北黄梅五祖弘忍处得。”

大师不禁油然神往,当下便想到黄梅寺求法。

但愁无钱养母,关山千里,也无路费。

  客人洞察其出家学佛之念,资助了六祖大师十两银子,  大师回到家后,将卖柴所得一样和十两银子交与母亲后便毅然决然的北上黄梅求法,后来成为光耀千古的六祖。


站在儒家的立场,“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六祖大师的行为是称不上孝的。

但在佛家立场,首先爱欲为生死根本,修行人应当割爱辞亲,离欲修道,方能志求解脱;

再者无使劫以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

所以真正的孝心,就是“我等于众生,皆共成佛道”的菩提心。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云:“菩萨摩诃萨知恩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报恩者,亦当教一切众生,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这其实就是说:正因为菩萨认知到众生对自己所具有的恩德,所以才能发起菩提心了脱生死,证大涅盘;

而菩萨最圆满的报恩方式,莫过于开导一切“如母有情”,令他们也能生发菩提心,求证究竟涅盘,这才算是“为有情众生作究竟利益”。


从这个角度讲,就不难理解为何六祖大师和历代大师为何要要辞亲割爱舍俗出家了。关于发菩提心,我曾有专文解释,在此就不再赘述。

《菩提心——成佛配方的底料》https://www.jianshu.com/p/c787a535cf37

我们要明白的是:

虽然发菩提心是利益众生 的“最上乘法门”,但是这些对于初学佛的善信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的,更别提具体的实行,那么初学佛者又要如何利益众生呢?

我从六祖坛经中得到的启示是:欲渡人,先渡己;初学发利他之心时,先要作自利之行。


原因有二:

一来自利是利他之基;

二来是自利即是利他,自他不二。


(1).自利是利他之基

出家多年,我对于利益众生最大的感触就是:在自己知见凌乱断证稀缺的情况下,急于“为一切众生做不请之友”是很危险的。会导致:本欲度众生,反被众生度;一盲引众盲,相牵入沟渠。

再者要利益众生就要引导他们趋向解脱和菩提,令一切众生开始悟入佛之知见才是最好的利益众生。

只在人天善法和世俗法中打转, 与不利实在也没啥区别,甚至说不好究竟是在利他, 还是在害他。


这倒不是说不究竟的利益就不是利益,作为薄地凡夫,我们求究竟利益时仍需现前利益与当来利益作为方便与资粮,

但要注意:切莫将达成目的的方法错认为目的本身。

读过《六祖坛经》的都知道:六祖大师初见五祖时就已经发了“唯求作佛不求余物”的大菩提心,但却被五祖发配劳役,他做的不是扭头走开去吹大法螺挚大法鼓,而是老老实实的在五祖坐下舂米、提水,磨砺身心,使自己堪为法器,方得登堂入室听受大法,寻得本地风光,见了本来面目。


而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则是灵山亲承黄梅妙悟之后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弘扬佛法就是利益众生,但是有没有想过自己弘扬的到底是不是佛法呢?


只有自己遵循着佛法的教义、法随法行,证得佛法的真谛,才能真的树立幢相,利益众生。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知见和修证都一塌糊涂,就急吼吼的去“利益众生”,到底是在利益众生,还是假借利益众生之名的“自我满足”?

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毕竟人会为自己最卑鄙的行为寻找最光明的借口。

.

(2. )自利即是利他

近年来在各种职场秘籍厚黑术的扭曲下,说起自利利他这个词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把“利他”就变成了一种处事小伎俩,很多人眼中的利他就是就是牺牲自己的小利益,通过给别人小恩小惠去换取别人的大利益,把别人当成一种工具,当成一颗棋子。

这其实是对“利他”二字的矮化和俗化。

因为这些对自利利他的误读,导致一谈到“自利利他”,大家的观点就呈现两极分化;如一些人认为所有人的行为动机都是自利的,以此为规则看待世界、分析社会,美其名曰“理性人”,实则满眼皆是阴谋与欺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不敢接受他人的善意,只能去过一种孤家寡人的凄惨生活;

其实即便是世俗谛意义的利他,也并不是就只有这种低级水平的。

忘了在哪里听过一个故事:有一老头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非常明亮的灯笼。别人的灯笼里面放一根小蜡烛,他的灯笼里面往往放一根大蜡烛,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一根小蜡烛就足以照亮脚下的路了,何必这么浪费点大蜡烛?”

老头真地回答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当然不仅是为自己照亮道路,更是为了给别人照亮,让他们能看见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所谓“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就是说就是说人不能够循环自证,不是孤立的个体,人必须与人连接在一起才能生存,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相互成就的关系;从这个角度讲,利己即是利他。


但这个“利他”在佛教看来是染污的、有漏的、不究竟的。

用亚当斯密的话说:这种利他是:每个人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但是通过利他的手段去达到利己的目的。

而康德更是对这种“利他”给予当头痛批,康德呐喊道:你不能将人当作手段来使用,因为人是人自己的目的”,多么催人泪下的一句话啊。

我爱众生,利益众生,不是为了获取一个所谓的更好的自己,而是因为众生值得被爱,人才是目的。

又有一些人认为一个人对私利的追求会一条胡同奔同黑,私恒于私,我们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但这在凡夫位时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后只能是无功而返身心俱疲。

《华严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佛教认为自利与利他,从静止、孤立的角度来看似乎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但从全方位、立体化的更高维度来看,两者就变成了辩证统一一体两面的关系。

二者体上无二无别,用上相互促进、相互转化,是一种动态平衡;

换而言之,佛教利他的出发点不像俗人以为的那样“因为相互依存,所以抱团取暖”,而是“自他不二,所以心无分别”。

这也就是贯穿《六祖坛经》的“不二”思想;如《坛经》宣诏品中说:“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违,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这里说的“无二”也就是“不二”,领悟到“不二”,那么客观现象界一切光怪陆离的“差别相”和我们主观心识中的“分别心”也就皆归于虚幻了。


在所有“差别相”与“分别心”中,以自他的差别和分别为最坚固难破;分别“自他”,也是一切“差别相”的来源。

如果了解了“不二”智慧,泯除这种“分别”,顿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那么自利和利他就会从一道困难的选择题变成一道简单的操作题。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花果。

菩萨之自利行与利他行皆是相待而成的因缘所生法在,在世俗谛下自他宛然可分别,第一义谛下,自他是没有分别的,自利即是利他。



说来也巧,本次交流会的主旨:“圆融、宏博、慈悲”正好可以为这篇文章做一个总结:

何为慈悲?即是以不忍众生苦的慈悲心为出发去利益众生。

何谓圆融?即是以自他不二的平等心为导向去利益众生。

何为宏博?即是以皆共成佛道的菩提心为旨归去利益众生。

祈愿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而在这之前,请大家先像哪位老人一样先点亮自己,不仅为了自己,更为了照亮前方将要相遇之人!



觉醒的诸佛菩萨,都是点亮心灯、焕发出自性光明的人,在佛经中,他们被誉为“世间灯”、“人海灯”。在茫茫人海中,他们犹如行走的灯盏,走到哪儿就照亮哪儿,照亮了黑暗中的眼睛,驱散了众生对无明黑暗的恐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530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6,4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120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70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58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4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7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31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9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51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0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3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42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9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